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7,915.55
    -20.57 (-0.11%)
     
  • 國指

    6,368.10
    -5.38 (-0.08%)
     
  • 上證綜指

    3,030.25
    +14.36 (+0.48%)
     
  • 道指

    38,843.87
    +65.77 (+0.17%)
     
  • 標普 500

    5,479.96
    +6.73 (+0.12%)
     
  • 納指

    17,840.42
    -16.60 (-0.09%)
     
  • Vix指數

    12.48
    -0.27 (-2.12%)
     
  • 富時100

    8,196.09
    +53.94 (+0.66%)
     
  • 紐約期油

    80.85
    +0.52 (+0.65%)
     
  • 金價

    2,337.50
    +8.50 (+0.36%)
     
  • 美元

    7.8077
    -0.0024 (-0.03%)
     
  • 人民幣

    0.9288
    +0.0003 (+0.03%)
     
  • 日圓

    0.0492
    -0.0000 (-0.02%)
     
  • 歐元

    8.3896
    +0.0087 (+0.10%)
     
  • Bitcoin

    64,797.25
    -433.98 (-0.67%)
     
  • CMC Crypto 200

    1,350.13
    -39.27 (-2.84%)
     

【新聞點評】澳門也爆「執笠潮」

據澳門統計暨普查局公布,當地今年首季GDP實質增速達25.7%,屬驚人數字。
據澳門統計暨普查局公布,當地今年首季GDP實質增速達25.7%,屬驚人數字。 (PETER PARKS via Getty Images)

這世界若有一個地區,今年首季GDP增長達到25.7%,市面上料必歌舞昇平、欣欣向榮。這個地區叫做澳門,可是當地經濟狀況卻未盡美好,反而似香港一樣爆發「執笠潮」,引起特首賀一誠等政商界人士關注。據澳門朋友分析,濠江經濟堪稱「冰火兩重天」,背後存在四大原因,除了例牌菜的電商網購衝擊,還關乎賭場獨大、外勞洶湧及「澳車北上」。

四大原因 致經濟冰火兩極

據澳門統計暨普查局公布,當地今年首季GDP實質增速達25.7%,屬驚人數字。作為比較,香港、台灣、新加坡、南韓今年首季GDP增幅分別為2.7%、6.6%、2.7%、3.3%,可見濠江經濟跑贏「四小龍」幾條街。與此同時,據澳門博彩監察協調局公布,5月份博彩毛收入(俗稱「賭收」)達到202億澳門元,創疫情以來新高。

濠江經濟數據這麼強勁,但市面未見得欣欣向榮,反而像香港,出現「執笠潮」,連官也街、荷蘭園等傳統旺區的「吉舖」亦愈來愈多。有趣的是,這邊廂「全(香)港店舖執笠結業消息關注組」已宣告「執笠」,那邊廂「全澳(門)執笠結業消息關注組」卻如常運作,還引起日益熱烈討論,現已吸引逾一萬人加入。

澳門政商界亦開始關注店舖結業潮現象,特首賀一誠早前表示,當局清晰看到消費行業出現不均勻情況,部分地區更淪為「重災區」,他肉緊地呼籲市民支持本地商戶,「至少有一餐留喺澳門食,不要三餐全部都北上。」澳門經濟學會形容,當地經濟呈現「冰火兩極」,一方面訪澳旅客量、酒店住客量等數據強勢增長;另一方面是本地消費外流,民生區經濟需求下降,訪澳旅客結構及消費模式也有所改變,中小企經營尤其艱難。

廣告

據澳門朋友分析,「冰火兩重天」背後存在四大原因。首先固然與電商衝擊有關,當網購愈來愈方便,實體零售勢必受到挑戰,這種情況在香港、內地以至全世界都有出現。

澳門今年首季GDP增長達25.7%,惟市面未見欣欣向榮,反而爆發「執笠潮」。(全澳執笠結業消息關注組fb圖片)
澳門今年首季GDP增長達25.7%,惟市面未見欣欣向榮,反而爆發「執笠潮」。(全澳執笠結業消息關注組fb圖片)

賭場獨旺 傳統旅遊區衰落

其次,作為全球第一賭城,澳門各個賭場度假村「又大又靚」,包括威尼斯人、巴黎人、上葡京、銀河、永利皇宮、新濠影滙等,每個度假村猶如一個小城鎮,在賭場和酒店以外,吃喝玩樂、消費購物一應俱全,就連鉅記(杏仁餅)、安德魯(葡撻)、成記(粥品)、榮記(荳品)等老字號也早已應邀「入村」開店。這亦意味旅客留在「村內」已可滿足大部分需求,除了循例逛一逛大三巴,其實不一定需要前往傳統旅遊區消費。

第三,即使澳門的興旺集中於賭場度假村,理論上也有助增加當地居民收入(皆因大型度假村須聘請大量人手),從而間接帶動「村外」消費市道(例如一個荷官下班後、放假時,會在民生地區消費)。然而,澳門近年大力輸入外勞,截至今年3月底,外勞總數達17.9萬人,相當於本地僱員人數(約29萬)多達62%。

值得留意,澳門的外勞超過一半並非居於澳門,而是住在珠海,每日「過關」上班;就算住在澳門的也大多居於勞工宿舍,甚少在市面消費,所以對澳門整體市道提振有限。再者,外勞洶湧代表賭場度假村等大企業可用廉價成本聘請人手,導致澳門本地打工仔薪酬長期停滯,本地僱員月入中位數自2018年至今基本上原地踏步,大幅跑輸通脹率。

外勞超過一半並非居於澳門,就算住在澳門的也大多居於勞工宿舍,甚少在市面消費,所以對澳門整體市道提振有限。
外勞超過一半並非居於澳門,就算住在澳門的也大多居於勞工宿舍,甚少在市面消費,所以對澳門整體市道提振有限。 (ANTHONY WALLACE via Getty Images)

政府派錢 寧駕車北上消費

第四,澳門雖然工資停滯,但至少政府每年豪爽「派錢」,例如下月又向每名永久居民發放一萬澳門元。不過,澳門人拿到錢後不一定留在本地消費,反而更熱中於北上珠海。尤其澳門社會的意識形態矛盾不及香港強烈,絕大部分市民對於內地市場並不存在抗拒心態。

自從「澳車北上」政策去年實施,約8萬名澳門司機可以駕車直接往返珠海,幾乎近過從澳門本島來往氹仔,這種便利難免進一步帶動北上消費趨勢。有本港商界領袖早前警告,香港的樓價、工資等要素價格遲早會與大灣區「趨同」;這種情況已在澳門提早上演,某程度上是香港未來經濟之「預告片」。

正所謂「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不少香港人羨慕澳門「年年有錢派」,部分政客也覺得濠江「人口少,經濟好,社會穩定,容易管理」,但這並不代表澳門沒有自己的難處和挑戰。賀一誠日前表示,上月赴澳考察的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有指出特區政府存在的工作不足及問題。新一屆澳門特首選舉將於10月舉行,賀一誠5年前作為「唯一候選人」順利上台,他尚未表態會否競逐連任,目前亦未知有否其他人「落場」。無論如何,任何候選人相信都要為澳門經濟二元化、本地消費疲弱、打工仔薪資停滯等頑疾,提出自己的藍圖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