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8,335.32
    -95.07 (-0.52%)
     
  • 國指

    6,556.10
    -31.67 (-0.48%)
     
  • 上證綜指

    3,005.44
    -12.61 (-0.42%)
     
  • 道指

    38,934.66
    +99.80 (+0.26%)
     
  • 標普 500

    5,497.33
    +10.30 (+0.19%)
     
  • 納指

    17,889.42
    +27.19 (+0.15%)
     
  • Vix指數

    12.89
    +0.41 (+3.29%)
     
  • 富時100

    8,267.87
    +62.76 (+0.76%)
     
  • 紐約期油

    82.31
    +0.74 (+0.91%)
     
  • 金價

    2,377.80
    +30.90 (+1.32%)
     
  • 美元

    7.8032
    -0.0030 (-0.04%)
     
  • 人民幣

    0.9299
    +0.0008 (+0.09%)
     
  • 日圓

    0.0489
    -0.0002 (-0.49%)
     
  • 歐元

    8.3614
    -0.0259 (-0.31%)
     
  • Bitcoin

    64,921.13
    -141.03 (-0.22%)
     
  • CMC Crypto 200

    1,348.42
    -34.25 (-2.48%)
     

【新聞點評】銀行「揀客」不等於「趕客」

本港銀行為管理風險,據聞收緊了住宅按揭審批,令部分買家臨近成交日仍然未能「上會」,徬徨周章。(資料圖片)
本港銀行為管理風險,據聞收緊了住宅按揭審批,令部分買家臨近成交日仍然未能「上會」,徬徨周章。(資料圖片)

樓市前景不明朗,坊間盛傳本地各大銀行對住宅按揭採取「趕客三式」,即削減回贈、降低估價、收緊審批,導致一些買家臨近成交日仍未能「上會」,十分徬徨。其實這些都可說是銀行審慎經營的基本做法;尤其是近期涉及境外買家、偽造收入的情況據報有所增加,銀行有需要自保。惠譽最新報告指出,香港銀行來自本地資產的貸款風險快將超越內房風險,恐會引致減值和降級。難怪銀行對待按揭業務趨於「揀擇」,傾向「貴精不貴多」。

最近部分住宅買家頗為頭痕,他們普遍在「撤辣」後的3至4月份入市購買二手物業,一般約60至90日的成交期快將屆滿,卻未能成功「上會」,有機會被迫撻訂。

按揭嚴審批 準業主閉翳

這些買家面對的情況通常有三種,第一種是已遞交按揭申請超過一個月尚未獲批核,十分焦慮。第二種是雖然獲個別銀行批出按揭,但「估唔足價」,有需要「抬錢上會」。第三種則主要涉及缺乏固定糧單的人士,例如營商者、自僱者、slasher斜槓族等等,他們提交的入息證明遭銀行嚴格「抽秤」,以致其按揭申請「危危乎」。

上述買家面對「上會難」,通常向自己的地產經紀求救,經紀們也有幫手向相熟的銀行職員打聽。銀行方面最初回覆表示,由於「撤辣」後一二手成交大爆發,按揭申請審批需時,造成「塞車」情況。

然而,隨着「撤辣」效應減退,一二手住宅成交合約已由4月份逾8500份,到5月顯著回落至約5500份,業界預計6月進一步冷卻;可是銀行批核按揭仍未見「加速」,反而變得愈來愈「手緊」,看來按揭申請「塞車」未必是「上會難」的主要原因。

廣告

有業界人士形容,銀行近期針對住宅按揭採取「趕客三式」。第一招是大幅削減現金回贈,由兩年前回贈金額高達2%至3%,到現在接近「清零」,基本上四家大型銀行已停止提供回贈。這反映銀行不再把按揭業務視為「肥肉」,無意積極搶客爭取生意。

近日同業拆息(1個月期)長期高企於4.4厘以上,比實際按揭息率4.125厘更高,反映樓按業務不再「肥美」。
近日同業拆息(1個月期)長期高企於4.4厘以上,比實際按揭息率4.125厘更高,反映樓按業務不再「肥美」。 (LAURENT FIEVET via Getty Images)

現金回贈清零 估價不足

第二招是降低物業估價,此前幾年存在一種不成文默契,即使銀行本身的估價系統對個別物業「估唔足價」,只要成交合約上的價錢不太離譜,銀行一般都會信納該銀碼為最新市價,按此計算按揭額。舉例說,銀行系統可能顯示某個物業價值680萬元,但該物業最終以710萬元成交,以往銀行通常開綠燈,可是近日似乎情況不一樣,多家銀行堅持「揸正嚟做」,「估唔足就係估唔足」,箇中差價須由買家自行「抬錢」填補。

最後一招是收緊審批,不僅針對「冇糧單」人士,連有固定收入的打工仔也不能幸免。往年銀行積極搶生意時期,往往只需看3至6個月的入息證明,同時不一定要看稅單,便爽快批出按揭。現時銀行會向部分申請者索取兩年或以上的入息證明,並須有稅單佐證。更甚者,銀行對一些最近一兩年大幅加薪的申請者提出質疑,要求作出解釋。倘若「解畫」未足以完全釋疑,銀行可對申請者的收入「打個大折扣」來計算按揭額,甚或索性拒批。

整體來說,上述所謂「三式」皆屬銀行審慎經營基本做法,很難斷定為「趕客」。不過熟悉本地銀行運作的人士都知道,總部及各分行每星期開會時,會就不同業務向前線員工提供指引,例如哪些範疇需要大力「跑數」,同時又有哪些業務要「睇定啲」及特別注意風險。有資深地產代理笑謂,單憑銀行按揭部職員接見客戶時的態度、聲線和笑容,已可判斷該銀行當時對待按揭業務的取態是「鬆」抑或「緊」。

事實上,銀行本身亦有其困難之處。一來近日同業拆息(1個月期)長期高企於4.4厘以上,比實際按揭息率4.125厘更高,反映樓按業務不再「肥美」。另方面,自「撤辣」後樓市境外買家驟增(據美聯估算,4月份內地買家佔一二手住宅成交金額達41.5%),銀行對這些客戶申報的資料須花更多時間審核,所承受的風險亦相對較高。再者,正如「海港Sir」案例顯示,部分申請者透過偽造或誇大收入,藉以獲取更高按揭額,又據聞有些中介公司或不良經紀提供「造假服務」,銀行自然要格外留神。

惠譽警告,鑑於香港物業價格存在壓力,抵押品價值重估可能成為另一個減值來源,尤其是對於那些較集中於房地產相關貸款的銀行。
惠譽警告,鑑於香港物業價格存在壓力,抵押品價值重估可能成為另一個減值來源,尤其是對於那些較集中於房地產相關貸款的銀行。 (josephmok via Getty Images)

惠譽憂本地資產風險超內房

評級機構惠譽(Fitch)最新報告指出,本港銀行來自本地資產的貸款風險,很可能快將超過來自內地房地產的風險。該報告認為,美元和港元的高利率正在拖累弱勢借款人的償債能力,同時香港房地產市場的不利因素正在增加,部分銀行的資產質素指標若然減弱,便將面臨更大降級風險。惠譽警告,鑑於香港物業價格存在壓力,抵押品價值重估可能成為另一個減值來源,尤其是對於那些較集中於房地產相關貸款的銀行。

在此情況下,本港銀行對樓按業務轉趨審慎,寧願精挑細選優質客戶,「貴精不貴多」。雖說「揀客不等於趕客」,但不幸地遭遇「上會難」的苦主肯定徬徨。有意入市的準買家最好手頭資金「預鬆」一點,保留足夠緩衝;再者,買家可考慮向賣方要求較長成交期(例如90至120日),以便有充足時間申請按揭,並向多幾家銀行遞交申請,以及積極地追蹤申請進度,免卻臨時周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