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8,057.45
    +402.04 (+2.28%)
     
  • 國指

    6,262.61
    +163.35 (+2.68%)
     
  • 上證綜指

    3,132.43
    +47.73 (+1.55%)
     
  • 滬深300

    3,738.93
    +66.49 (+1.81%)
     
  • 美元

    7.8197
    -0.0003 (-0.00%)
     
  • 人民幣

    0.9327
    -0.0011 (-0.12%)
     
  • 道指

    33,963.84
    -106.58 (-0.31%)
     
  • 標普 500

    4,320.06
    -9.94 (-0.23%)
     
  • 納指

    13,211.81
    -12.18 (-0.09%)
     
  • 日圓

    0.0525
    -0.0003 (-0.55%)
     
  • 歐元

    8.3300
    -0.0044 (-0.05%)
     
  • 英鎊

    9.5700
    -0.0410 (-0.43%)
     
  • 紐約期油

    90.33
    +0.70 (+0.78%)
     
  • 金價

    1,944.90
    +5.30 (+0.27%)
     
  • Bitcoin

    26,578.33
    -15.50 (-0.06%)
     
  • CMC Crypto 200

    565.87
    -2.18 (-0.38%)
     

巴菲特押注日本五大商社 是瞄準原材料?

巴菲特 2020 時進場持股日本五大商社,伴隨日股反彈創波段高,至今獲利幅度甚大普遍都有 1 倍以上。

而理解巴菲特的擇股遠大於擇時,五大商社吸引巴菲特可整合為 3 個要點:

政治因素

巴菲特是從頭至尾地相信美國會維持優勢,因此重押美股外,作為亞洲美國盟友、金融資本市場足夠流通的日本,獲得青睞。

營運內容

五大商社的營運模式就是貿易,並利用持股與二戰以來的財閥為底,進行投資入股來跨入不同產業,原則上是控股公司的經營模式,並非歸類在單一的製造、零售、金融業…

(註: 五大商社中三菱、三井、住友就是二戰四大財閥其中三大的同名延伸,而伊藤忠、丸紅分家後,丸紅目前也可算是結構轉為鬆散的安田財閥 (富士集團) 的旗下公司

本益比低與原材料高度影響獲利

投資市場中本益比低通常有其理由,原物料類股因為庫存獲利或虧損一來一回相當驚人,加上 ESG 的風潮與長年以來的投資評價模式,被給予低本益比,因此巴菲特在 5~10x PE 進場五大商社,事後分析並算是買在一個股票評價很低的位置,而應該說是押寶整體原材料行情,所帶來的效益,是近兩三年伴隨獲利倍增的,股價自然隨之上漲,若談論本益比仍然維持 5~10 倍,並沒有給予特別高的評價。

從三菱商事的財報來找尋一些蛛絲馬跡

為什麼說原材料影響五大商社獲利重大,從公司的簡報中可得知,如文章前段所述,五大商社本質就是控股公司 (高達數百家子公司,複雜的持股架構),所以在財報說明的簡報必然會呈現產業分類的獲利情形,如下:

2021、2022 財報年度,金屬冶煉、資源的獲利始終是 4000 億日圓以上,海放其他產業,而 2022 天然氣的續漲炒作再滑落,對牢牢掌控 LNG(液態天然氣) 資源與進口貿易的三菱而言也是大豐收的一年。

不過公司給出 2023 的獲利預期,就是跌回 2021 甚至更低的水平,原因無他,原材料從 2022 年中起,伴隨俄烏戰爭長期化,炒作效應回落→中國製造業、房地產業復甦遠不如預期,價值受壓,如下所示

所以在此也要提醒,不管是單純關注,還是真金白銀投資日本五大商社股票或相關 ETF 的投資人,五大商社作為投資海外原材料資源 (生產冶煉),同時本業的貿易與造市,原材料的獲利比重相當高,(ex: 另一大商社三井,與淡水河谷的投資;丸紅在非鐵金屬、化工材料…),世界上原材料重鎮,澳洲的鐵礦與煤、智利與秘魯的銅礦、尚有巴西、菲律賓、印尼等金屬資源,加上天然氣與部分石油都有五大商社的蹤跡。

最後不妨看看三菱對原材料的預測 (礙於篇幅,另四家商社的資料本文未附上,讀者可自行搜尋查閱公開資料)

(撰文者:永誠資產管理處分析師 范振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