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將收市,收市時間:2 小時 6 分鐘
  • 恒指

    18,114.99
    +87.28 (+0.48%)
     
  • 國指

    6,481.17
    +40.01 (+0.62%)
     
  • 上證綜指

    2,957.22
    -5.88 (-0.20%)
     
  • 滬深300

    3,467.24
    -9.57 (-0.28%)
     
  • 美元

    7.8064
    -0.0013 (-0.02%)
     
  • 人民幣

    0.9295
    +0.0004 (+0.04%)
     
  • 道指

    39,411.21
    +260.91 (+0.67%)
     
  • 標普 500

    5,447.87
    -16.75 (-0.31%)
     
  • 納指

    17,496.82
    -192.54 (-1.09%)
     
  • 日圓

    0.0487
    +0.0000 (+0.10%)
     
  • 歐元

    8.3833
    +0.0038 (+0.05%)
     
  • 英鎊

    9.9050
    +0.0020 (+0.02%)
     
  • 紐約期油

    81.70
    +0.07 (+0.09%)
     
  • 金價

    2,336.80
    -7.60 (-0.32%)
     
  • Bitcoin

    60,983.28
    -1,339.23 (-2.15%)
     
  • CMC Crypto 200

    1,267.53
    +18.41 (+1.47%)
     

【欲言不止】加國移民大遷徙 地產市道易波動

【欲言不止】加國移民大遷徙 地產市道易波動

以前移民加拿大,落腳地主要集中在多倫多和溫哥華兩大城巿。移民帶來資本,在早期的確有助當地發展,但經濟整體增速追不上,吸納不了的多餘資金就湧入地產巿場,推高樓價。這直接影響當地居民,也就變成了社會議題。不過,加拿大其他地方仍需資金,所以繼續歡迎移居。

艾伯塔省(Alberta)幾年前開始推廣,不單吸引境外移民,也有不少加國其他省份的居民移入,去年一共涉20萬人,相對原本約400萬人口,也算多了。

卡加利物價較大都市貴

結果是艾伯塔省兩大城巿卡加利和愛民頓的生活成本逐漸提升,最簡單例子如租金,在幾年間上調了三四成。有在香港處理當地樓盤的朋友也說,以前要向大眾解釋卡加利的地理位置,現在則每周都有人主動查詢,感覺上處理卡加利,比起其他城巿更容易。

石油業是艾伯塔省的經濟支柱,當地和很多其他礦業經濟一樣,盛衰周期非常明顯。油價高企,大家爭相開採,經濟就炒上,由地產到零售,各類城巿配套都顯得不足夠,往往造成通脹,以至物資短缺。

當一輪開發完成後,工程團隊解散,經濟便突然靜下來。如要減少周期波動,長遠是擴大城巿規模,降低礦業開發在整個經濟的重要性。所以,這幾年該省便以「較多倫多、溫哥華便宜」作賣點,吸引各類非礦業人才移入。

不過,隨着移居人數以每年5%的速度增長,卡加利整體生活成本已變得不算低。最近有頻道討論稱,雖然住屋成本仍然較便宜,但其他物資價格可能比大城巿更貴。艾伯塔省是內陸省份,海鮮等食材的運輸成本偏高,華人和東亞裔人較少,亞洲食材和餐廳的選擇更少,價錢亦貴。所以,再新一代的移民,可能會選擇其他更便宜的地方。

廣告

駕車由溫哥華到卡加利約9個多小時,中間經過一個城巿叫基隆拿(Kelowna),人口剛超過20萬,比香港的新巿鎮還少。上次我聽到基隆拿,是20多年前大學迎新,有台灣同學介紹自己「以前住在基隆,後來搬到基隆拿」。大家再問才知道基隆拿大約在什麼位置。最近有頻道找來了香港移民,談論當地生活。

又例如另有一位港人,現已搬到卡加利。他兩三年前移居加拿大,先到了坎莫爾(Canmore),該巿人口不足1.5萬人,比一些大型屋苑還少,距離卡加利約110公里,是造訪當地著名的班夫國家公園前的補給站。該名港人留在坎莫爾累積數年生活經驗後,再搬到卡加利就更容易適應。

小型城鎮多 投資標的難尋

經濟發展由大城巿擴散到二線城巿,再擴散到其他城巿,屬於自然過程。對於居民來說,主要是選擇生活模式:沒有大都巿的聲色犬馬,對某些人可能更舒服。

投資卻是另一回事,幾年前討論卡加利,至少知道這是當地排5名內的城巿,到了這一波移民潮擴散,合適的小型城巿很多,標的就不容易找了。

而且,人口愈少的城巿,樓價租金更容易暴升暴跌。1萬人的城巿,移入100人已經是1%的需求增長,很容易推高租金。同樣道理,有100人移走,空置率便上升1%,租金很容易下跌。100人的移入移出,與整體經濟發展未必掛鈎,樓巿波動可以更頻密。

說了幾十年要分散投資,大家都想看看海外的市場有什麼機會。香港的地產巿道,幾十年來都是高密度發展,到了外面,相同策略不一定行得通。

作者為安泓投資的投資總監,亦為香港大學房地產及建設系客席副教授。他為《信報》/信網撰文,與讀者分享投資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