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8,028.52
    -306.80 (-1.67%)
     
  • 國指

    6,439.82
    -116.28 (-1.77%)
     
  • 上證綜指

    2,998.14
    -7.30 (-0.24%)
     
  • 滬深300

    3,495.62
    -7.66 (-0.22%)
     
  • 美元

    7.8057
    +0.0009 (+0.01%)
     
  • 人民幣

    0.9297
    -0.0001 (-0.01%)
     
  • 道指

    39,150.33
    +15.57 (+0.04%)
     
  • 標普 500

    5,464.62
    -8.55 (-0.16%)
     
  • 納指

    17,689.36
    -32.23 (-0.18%)
     
  • 日圓

    0.0486
    -0.0003 (-0.55%)
     
  • 歐元

    8.3463
    -0.0082 (-0.10%)
     
  • 英鎊

    9.8690
    -0.0090 (-0.09%)
     
  • 紐約期油

    80.59
    -0.70 (-0.86%)
     
  • 金價

    2,334.70
    -34.30 (-1.45%)
     
  • Bitcoin

    64,439.94
    +191.22 (+0.30%)
     
  • CMC Crypto 200

    1,352.36
    -7.97 (-0.59%)
     

【欲言不止】尋畢非德所謂「特許企業」 延續優勢

【欲言不止】尋畢非德所謂「特許企業」 延續優勢

網球打到世界排名第一,當然是大成就。不過球手必須繼續贏波,排名才得以持續。本來處於體能巔峰,卻遇上了交通意外停賽一年的話,排名就會大幅倒退,即使將來再訓練亦未必能再回高峰。

醫務所、律師樓等專業服務也一樣依靠高層,盈利能力完全和高層願意投入的工作時數掛鈎。一旦小型醫務所的醫生決定退休,原來架構就失去了盈利能力,要出售也只能售予其他同行,而甚少可以直接賣給金融投資者。

專業以外,其他競爭劇烈的行業也需要管理層事必躬親,一直修改策略才能競爭。像科技股一類板塊,行業架構不停改變,管理層勞心勞力後有望佔據巿場,盈利大升,投資者也自然值得伯樂相馬,尋找合適的管理層。但在較傳統的行業,管理層再努力也只能維持現有巿場份額,一出錯就斷送了公司競爭優勢。

管理層事必躬親 久守必失

換句話說,在這類需要勞心勞力,但是競爭環境改變不大的環境,管理層每年被迫「焗賭」。也許基金經理對這點感受最深:無論去年的回報如何,每年1月1日年初至今回報都會歸零,又要再努力建立回報,今年業績才能達標。「獵犬終需山上喪」就是因為久守必失,連續10年做得好,第11年都有機會失手。

而且,「終需」是這類策略的最大盲點,每連贏多一年,反而增加了次年失手的機會率。一度財政穩健但卻最終坐食山崩,固然可以是因為支出較收入高,但卻可以是因為手上的投資都屬於這類每年焗賭的類型,最終捱不過某次轉型期。

藉規模品牌等保持競爭力

但也有一類公司,透過規模、品牌、服務網絡等方法,就算管理層失手也不太影響結果。畢非德稱這類公司為「特許企業」(Franchise),但不是現代那種邀請第三方開店的加盟模式,而是指企業現有優勢,能在未來10年、20年延續。投資這類優質企業,一兩年的成長率當然比不上科技股,但卻對沖了年年焗賭的風險。

廣告

另外,企業高層最主要的職責是決定投資計劃。愈需要高管親力親為的行業,一般就愈需要投資廠房、開發新產品、大型宣傳等作業,每年收入有不少都要再投資,才能保持企業的競爭能力。焗賭也指不容易做到每年研發的產品都大賣,因此一般企業難以做到企業長青。

每年「焗賭」現金流未必穩

反過來說,畢非德口中的「特許企業」能延續優勢,因定期投資的重要性較低,令可以上繳給母公司或股東的現金流反而更高。《不倒燈塔》提倡建立現金流的基石盤,遇上讀者疑問往往圍繞「賺息蝕價」。現金流當然也有優劣之別,如果是「特許企業」的現金流,就算股價下跌,只要現金流仍然穩健,其實問題不大。

我在書中寫一些宗師級基金經理,將基金業務中的「公眾集資」和「專業投資」分拆,因此可以放棄基金公司的架構和牌照,集中管理自有資金,形成了初代的家族辦公室。最近體會再深一層,發現降低討論每年回報的重要性,反而組合更經得起風浪。例如在書中列有一個「環遊世界盤」,是一位投資者要求就算他幾個月環遊世界,組合回報仍穩健合理。需要管理層事必躬親的企業,選對了回報也許較高,但卻同時要求投資者也事必躬親,因此也環遊不了世界。簡化投資組合,反而更容易管理。

作者為安泓投資的投資總監,亦為香港大學房地產及建設系客席副教授。他為《信報》/信網撰文,與讀者分享投資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