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將收市,收市時間:4 小時 35 分鐘
  • 恒指

    18,028.32
    -44.58 (-0.25%)
     
  • 國指

    6,447.80
    -16.69 (-0.26%)
     
  • 上證綜指

    2,939.76
    -10.24 (-0.35%)
     
  • 滬深300

    3,449.03
    -8.87 (-0.26%)
     
  • 美元

    7.8092
    +0.0006 (+0.01%)
     
  • 人民幣

    0.9299
    +0.0003 (+0.03%)
     
  • 道指

    39,112.16
    -299.05 (-0.76%)
     
  • 標普 500

    5,469.30
    +21.43 (+0.39%)
     
  • 納指

    17,717.65
    +220.84 (+1.26%)
     
  • 日圓

    0.0486
    -0.0000 (-0.08%)
     
  • 歐元

    8.3654
    +0.0001 (+0.00%)
     
  • 英鎊

    9.9080
    +0.0020 (+0.02%)
     
  • 紐約期油

    81.17
    +0.34 (+0.42%)
     
  • 金價

    2,331.30
    +0.50 (+0.02%)
     
  • Bitcoin

    61,958.82
    +627.25 (+1.02%)
     
  • CMC Crypto 200

    1,286.21
    +37.09 (+2.97%)
     

【欲言不止】想分散投資 可考慮英國股巿

【欲言不止】想分散投資 可考慮英國股巿

英國股巿自4月開始回升,富時100及富時250兩個指數皆上漲了10%以上,其中富時100指數更一度逼近8500點,就算最近回跌了不足5%,仍處於歷史高位。身邊客戶和朋友,就算只是因為分散投資而持有ISF、VMID、IUKD等指數高息ETF,收了幾年高配息之後,股價上漲到整體組合回報也不無幫助。

今次上升原來也是大家熟悉的故事:疫後通脹受控,而且4月CPI(消費者物價指數)回跌至2.3%,基本上已是回歸正常水平,所以英倫銀行有望6月減息,股巿先偷步炒起。

但無論是代表富時100的ISF,還是代表富時250的VMID,股息率仍接近4厘,股價也不算貴,反映了這幾年有實力的企業還是默默經營,盈利按步增長。

另外,英國國會本屆任期最多到明年初,但首相有權隨時舉行大選,因此一般會尋找較好時機,稍為提早大選。首相辛偉誠去年底曾公布有意今年大選,但計及了例如夏天暑假和秋天黨大會等每年慣例,年初普遍預期選舉要不在4至5月舉行,要不就推遲到10月至11月。因此到了4月仍不見辛偉誠解散國會,主流看法就是要到深秋才會大選。

7月舉行大選屬意料之外

深秋大選,原本也合乎策略。雖然經濟數據逐漸變好,但若要民間有感,一般還要幾個月,即使如期6月減息,也要幾個月才有效果,之後再召開秋天黨大會,議定選舉政綱,然後舉行大選就合理。

況且執政保守黨自兩年前的上任首相卓慧思以來,民望已落後工黨超過兩成,當局更有誘因盡量拖後選舉,既期望經濟好轉提升民望,也希望出現有幫助的突發事件,還有留任更長,就更能落實自己的政策。

廣告

因此,當辛偉誠上周突然宣布5月底解散國會,7月4日大選,就連前財相歐思邦也在播客節目說是意想不到。他打聽回來的解釋是,首相府認為經濟的好消息未必會再進一步改善,因此即使11月才選舉,民眾感覺未必會有太大差異;加上對手工黨也是按深秋作大選規劃,突然提前也許還可以來個措手不及。

英倫銀行或傾向不減息

按當地慣例,一進入了選舉期,選舉以外的政府機構都會原地候命,以避免影響選舉結果,就連王室都取消了選舉前的所有公開活動。

因此,英倫銀行在6月20日的會議就很被動了。除非數據再超出意料,否則按照原地候命的原則,英倫銀行就應傾向不減息;而且辛偉誠自己也是財經人,他認為數據不會再改善就更有說服力。富時100回跌,也許就反映了巿場變得審慎。

不過,施紀賢是人權律師出身,並非工會系統出身。數周前他刻意穿了白恤衫,捲起了衣袖,公布工黨的六大承諾。這是貝理雅於1997年大選前的形象,暗示施紀賢會承繼貝理雅和白高敦的新工黨路線,再加上工黨傳統上較保守黨願意投資到民間,英國經濟也許更好。

而且,縱使英國本地經濟仍未有起色,富時100的十大持股仍包括Shell和滙豐等香港巿民也熟悉的品牌,佔了指數成份一半左右。買富時100就是買了英國的全球企業,全球經濟穩定就自然有利這些全球品牌,因此如欲分散投資,往往考慮英國股巿。

作者為安泓投資的投資總監,亦為香港大學房地產及建設系客席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