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8,335.32
    -95.07 (-0.52%)
     
  • 國指

    6,556.10
    -31.67 (-0.48%)
     
  • 上證綜指

    3,005.44
    -12.61 (-0.42%)
     
  • 道指

    38,891.98
    +57.12 (+0.15%)
     
  • 標普 500

    5,498.73
    +11.70 (+0.21%)
     
  • 納指

    17,905.49
    +43.26 (+0.24%)
     
  • Vix指數

    12.93
    +0.45 (+3.61%)
     
  • 富時100

    8,261.45
    +56.34 (+0.69%)
     
  • 紐約期油

    82.24
    +0.67 (+0.82%)
     
  • 金價

    2,377.20
    +30.30 (+1.29%)
     
  • 美元

    7.8035
    -0.0027 (-0.03%)
     
  • 人民幣

    0.9299
    +0.0008 (+0.09%)
     
  • 日圓

    0.0489
    -0.0002 (-0.49%)
     
  • 歐元

    8.3638
    -0.0235 (-0.28%)
     
  • Bitcoin

    64,807.89
    -130.48 (-0.20%)
     
  • CMC Crypto 200

    1,347.43
    -35.23 (-2.55%)
     

港PMI 49.2陷收縮 訂單廿月最差 企業削成本減聘 短期料續低迷

港PMI 49.2陷收縮 訂單廿月最差 企業削成本減聘 短期料續低迷

本港營商環境於上月轉差,標普全球5月香港特區採購經理指數(PMI)經季節調整後,由4月的50.6降至49.2,跌穿50盛衰線,反映營商環境轉勢變弱,為連續第二個月回落,亦是重返擴張水平兩個月後再度收縮。其中,新訂單呈20個月最大跌幅,企業減產。

PMI是由5個單項指數加權平均得出,當中包括新訂單、產出、就業人數、供應商交期和採購庫存。標普全球表示,由於新增業務減少,不少企業在5月緊縮經營活動,是4個月以來第三度減產,產出與訂單量的跌幅,擴大至2022年10月以來最急。

建造業跌幅明顯

受訪業者透露,競爭激烈和經濟低迷影響了5月的銷售額。按行業數據分析,建造業的訂單跌幅最大,減產幅度則以製造業稱冠。5月調查資料顯示,不論從內地,還是海外新接的出口業務皆明顯萎縮。受訪業者認為,需求疲弱是出口下滑的原因。

面對需求低迷,本港私營企業在5月輕微減聘人手。因應新增訂單緊縮,企業連續第八個月清理未完成工作,然而在員工減少的情況下,積壓去化速度較上月放緩,偏於溫和。

不過,採購活動並沒有跟隨新訂單下跌步伐,自去年9月以來首次回復上升。至於供應商的供貨表現,連續3個月倒退。若干受訪業者稱,為保證投入品供應充裕而添購額外數量,並加以儲存。

產品兩年來首降價

標普全球市場財智經濟研究部副總監潘婧怡說,5月的投入成本持續上漲,企業卻自2022年3月以來首次調低產出售價,造成盈利壓力。由於看淡前景,企業為保銷路,於是承受成本升幅,還為客戶提供額外折扣。

廣告

調查顯示,5月的投入成本上漲主要由企業調整薪酬而令員工成本增加所致,採購價格則因本土幣值走強而連續兩個月下降,整體投入成本的通脹幅度溫和。

總體而言,私營企業5月對產出的展望仍然悲觀,當中以批發及零售業最為看淡。業者透露,競爭熾熱、成本上升、經濟疲弱,導致業務前景不明朗。

潘婧怡認為,隨着5月新增訂單錄得20個月最大跌幅,包括新訂單指數、積壓工作指數在內的前瞻性指標皆預示,近期經營環境很可能持續低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