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將收市,收市時間:5 小時 37 分鐘
  • 恒指

    18,077.42
    +4.52 (+0.03%)
     
  • 國指

    6,466.18
    +1.69 (+0.03%)
     
  • 上證綜指

    2,939.36
    -10.64 (-0.36%)
     
  • 滬深300

    3,447.34
    -10.56 (-0.31%)
     
  • 美元

    7.8090
    +0.0004 (+0.01%)
     
  • 人民幣

    0.9299
    +0.0003 (+0.03%)
     
  • 道指

    39,112.16
    -299.05 (-0.76%)
     
  • 標普 500

    5,469.30
    +21.43 (+0.39%)
     
  • 納指

    17,717.65
    +220.84 (+1.26%)
     
  • 日圓

    0.0486
    -0.0000 (-0.08%)
     
  • 歐元

    8.3672
    +0.0019 (+0.02%)
     
  • 英鎊

    9.9060
    0.0000 (0.00%)
     
  • 紐約期油

    81.07
    +0.24 (+0.30%)
     
  • 金價

    2,331.30
    +0.50 (+0.02%)
     
  • Bitcoin

    62,207.70
    +1,759.29 (+2.91%)
     
  • CMC Crypto 200

    1,292.70
    +43.57 (+3.49%)
     

渾水專欄│給政府一個立竿見影的托市好橋(渾水)

給政府一個立竿見影的托市好橋
我極力提倡,所有有關股票買賣的相關稅項,政府都要減! (VectorInspiration via Getty Images)

最近有不少有趣經濟政策出台。

下載Yahoo財經APP

美股外幣即時報價 多國新聞任睇

資產增值稅重創所有資產市場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提出徵收的「資產增值稅」。

「資產增值稅」,會對實體經濟構成多大傷害,我相信稍有經濟常識的人都很瞭解。

現在資產在跌,「資產增值稅」的前提是要資產增值。除了早年已購入的物業以外,現今香港何來有「正在增值」的資產呢?除非政府真的覺得強搶民產沒問題,連老百姓在十多二十年前買下的物業資產也可以肆意加徵課稅。如果真是如此,那我也無話可說了。

「資產增值稅」消息一出,重創幾乎所有資產市場,尤其物業。物業市場反映着預期,如果投資者預期政府會對自己(物業擁有者)徵稅,市場定必應聲反應。

「資產增值稅」消息一出,重創幾乎所有資產市場,尤其物業。
「資產增值稅」消息一出,重創幾乎所有資產市場,尤其物業。 (josephmok via Getty Images)

除了令人咋舌的「資產增值稅」。另一邊廂,葉劉也有些有趣的倡議。

葉劉向來是新聞寵兒,無論她說甚麼,總會有媒體報道。葉劉最近呼籲大家學阿拉伯文,擁抱中東機會。多學一種語言,總有着數。正如每日飲八杯水,多做運動,身體一定會健康。分別在於你要付出幾多成本去做呢樣嘢。不過,我自己如有時間,會想先學法文、日文罷了。

除了學阿拉伯文,葉劉最新也提倡用外匯基金的5%用作托市。這個倡議,的確非常聰明。

當年強積金政策出台,商界一律大力支持,因為強積金是運用了勞動階層血汗錢來托起股票市場。葉劉倡議利用外匯基金托市,基本上是異曲同工,一眾商界大咖及上市公司股東們肯定舉腳支持。

我自己,亦不完全用政府錢托市的倡議。

2022年度《施政報告》宣布成立全新的「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HKIC),旗下管理「香港增長組合」、「大灣區投資基金」,「策略性創科基金」,以及新成立的「共同投資基金」。

所有股票相關稅項都要減

過去十多年的經驗告訴我們,香港政府搞「創科」好像不太在行:鄰近國家和地區,如韓國、台灣搞晶片,是在動用舉國體制,反觀香港,我們真的可以動用整個經濟體的所有資源放在「創科」身上嗎?搞這些創科基金,通常是着數了那些懂得呃政府錢寫proposal的人,對實體創科係毫無幫助。

與其將外匯基金搞甚麼「創科」等等耐人尋味的基金,倒不如將原本政府的預算直接拿來托市,直截了當,立竿見影。
與其將外匯基金搞甚麼「創科」等等耐人尋味的基金,倒不如將原本政府的預算直接拿來托市,直截了當,立竿見影。 (ISAAC LAWRENCE via Getty Images)

我在想,兩害取其輕。與其將外匯基金搞甚麼「創科」等等耐人尋味的基金,倒不如將原本政府的預算直接拿來托市,直截了當,立竿見影。

廣告

最後一點,我和葉劉是在這個倡議上,一定是永遠站在同一方。那就是「減印花稅」。我甚至極力提倡,所有有關股票買賣的相關稅項,政府都要減!否則根本無法鼓勵有能之士留在香港創業搞生意。

當然,政府必須縮減日常非必要開支,精減團隊規模——我經常在說,節流,永遠最重要,尤其在如今本地經濟極為嚴峻的特殊情況下。莫講話一般企業已經將規模縮減了50%,現在陳茂波想縮減10%都舉步為艱。他是會計師,很清楚明白問題所在。

渾水

FB:渾水財經Channel

IG:@muddydirtywater

Threads:@muddydirtywater

本欄逢周日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