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8,089.93
    +17.03 (+0.09%)
     
  • 國指

    6,477.24
    +12.75 (+0.20%)
     
  • 上證綜指

    2,972.53
    +22.53 (+0.76%)
     
  • 道指

    39,112.16
    -299.05 (-0.76%)
     
  • 標普 500

    5,469.30
    +21.43 (+0.39%)
     
  • 納指

    17,717.65
    +220.84 (+1.26%)
     
  • Vix指數

    12.79
    -0.05 (-0.39%)
     
  • 富時100

    8,289.49
    +41.70 (+0.51%)
     
  • 紐約期油

    81.09
    +0.26 (+0.32%)
     
  • 金價

    2,328.70
    -2.10 (-0.09%)
     
  • 美元

    7.8081
    -0.0005 (-0.01%)
     
  • 人民幣

    0.9301
    +0.0005 (+0.05%)
     
  • 日圓

    0.0486
    -0.0001 (-0.16%)
     
  • 歐元

    8.3496
    -0.0157 (-0.19%)
     
  • Bitcoin

    61,505.12
    +790.60 (+1.30%)
     
  • CMC Crypto 200

    1,276.68
    -7.10 (-0.55%)
     

發展商臨門一腳棄強拍 重建後市值或低過拍賣價!

據上年賣地接連流標後,近日就連發展商部署多年的收購舊樓強拍,都出現「流拍」收埸。港島核心商業區土地新供應罕有,就此情況,不少人揣測發展商為什麼會放棄強拍。

是次發展商放棄強拍的項目是銅鑼灣希雲大廈,位於禮頓道128至138號及希雲街2至30號,佔地1.315萬平方呎,現為1幢11層高綜合大廈,於1959年落成,地下高層及地下商舖為非住宅用途,1樓至10樓為住宅用途。

項目設有125伙住宅單位及44個地舖,金朝陽於2019年向土地審裁處申請強拍令時,已持有該物業84.04%不可分割業權份數;至今年4月批出強拍令時,集團持有的業權已增至88.79%。

仲量聯行依據強拍條例,舉行公開拍賣,底價為$24.25億。最後申請強拍的地產集團並沒有派代表到場競投,最後因沒有買家出價,物業遭收回,即流拍收場。

發展商用了17年去收集業權,當中大約有19伙的物業未能收購,究竟是什麼因素令發展商在「臨門一腳」才放棄呢?金朝陽解釋指,經審慎考慮香港現時之經濟狀況及房地產市場,預測房地產價值可能會繼續下調。

再加上,據測量師行威格斯編製之估值報告,今年2月29日,整幢希雲大廈於重建後市值約$21億,較底價$24.25億,低約13.4%,因此決定不在拍賣中作出投標。

以上是官方公布的版本,但就著這宗香港史上最大宗的「流拍」個案,市場有不同的揣測,其中有人認為是發展商有現金周轉的問題,因為若發展商成功統一業權後,必須要在6年內完成重建工作,否則有罰金要付。

廣告

在重建的工作的期間,發展商需要投入大筆建築費用,建造費用高昂,直至完成重建後才有資金「回籠」,但速度慢,甚至有機會入不敷支。發展商要承擔有關樓市風險,所以選擇放棄。

此外,另一比較多人認為的原因是,由於土地審裁處為了保障小業主﹐所定下的強拍底價過高,發展商選擇不作投標,目的是給予土地審裁處壓力,逼使他們調整底價。

事實上,這真的有可能是核心的原因,因為在事件發生後,金朝陽已向土地審裁處提出申請,包括延長舉行進一步拍賣之時間額外3個月,自5月29日起至8月29日,並同時申請下調底價,以便與該地段之當前市值一致。

最終土地審裁處決定將強拍期限獲批由5月29日延長額外3個月,至8月29日,但底價維持$24.25億不變。就此,金朝陽表示毋須實行進一步拍賣,並考慮對土地審裁表處作出的裁定提出上訴之可能性。

事實上,即使最終強拍失敗,發展商仍可繼續透過市場收購餘下物業,業主有機會因為這次的強拍失敗,而願意接受發展商原先的出價,那發展商就可以從中慳一筆,所以發展商可能再次會向業主出發,以加快收購進程。

更多28hse地產資訊教學

延伸閱讀:

*28Hse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