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8,089.93
    +17.03 (+0.09%)
     
  • 國指

    6,477.24
    +12.75 (+0.20%)
     
  • 上證綜指

    2,972.53
    +22.53 (+0.76%)
     
  • 道指

    39,112.16
    -299.05 (-0.76%)
     
  • 標普 500

    5,469.30
    +21.43 (+0.39%)
     
  • 納指

    17,717.65
    +220.84 (+1.26%)
     
  • Vix指數

    12.83
    -0.01 (-0.08%)
     
  • 富時100

    8,276.57
    +28.78 (+0.35%)
     
  • 紐約期油

    81.56
    +0.73 (+0.90%)
     
  • 金價

    2,328.30
    -2.50 (-0.11%)
     
  • 美元

    7.8074
    -0.0012 (-0.02%)
     
  • 人民幣

    0.9302
    +0.0006 (+0.06%)
     
  • 日圓

    0.0485
    -0.0001 (-0.23%)
     
  • 歐元

    8.3458
    -0.0195 (-0.23%)
     
  • Bitcoin

    61,352.54
    -145.69 (-0.24%)
     
  • CMC Crypto 200

    1,274.32
    -9.47 (-0.74%)
     

研發及商業化能力不足 聯拓生物將從美股退市

這家專注藥物授權引入模式的藥企,成立四年來仍沒有一款走向市場的產品,最近更宣佈在今年底之前退市

重點:

  • 聯拓生物將出售剩餘的管線資產,逐步停止在進行的臨床試驗,並從納斯達克退市,同時發放每股4.8美元的特別股息

  • 成立四年來,聯拓生物至今沒有一款走向市場的產品,或反映研發能力不足

莫莉

作為曾經的授權引入(License-in)模式明星企業,2020年誕生的創新醫藥公司聯拓生物(LIAN.US)曾多次經歷光輝時刻,在成立僅僅兩個月後,就曾獲得3.1億美元的巨額融資;2021年,聯拓生物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再集資3.25億美元。然而,短暫的輝煌過去,聯拓生物如流星劃過夜空般快速隕落,在上週二的農曆新年期間,公司宣佈將逐步結束其業務,在2024年底之前完成退市,以及大部分關閉工作。

聯拓生物在公告中表示,董事會已經完成戰略審查,決定開始逐步縮減業務,包括出售剩餘的管線資產、從納斯達克退市,逐步停止在進行的臨床試驗,同時決定發放每股4.8美元的特別股息,總計金額約5.28億美元。聯拓生物表示,剩餘的管線資產一旦出售完成,公司獲得的利潤將分配給股東。與此同時,聯拓生物計畫在第一季裁員超過50人,約佔僱員總數的50%,為了避免倉促裁員導致資產低價賤賣,公司也將保留必要核心員工,預計徹底解散將於 2027 年上半年完成。

聯拓生物稱,將會在3月8日左右,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退市申請,預計在納斯達克的最後交易日,將會在3月18日。不過,仍有部分投資者趕在最後交易日前入場,聯拓生物的退市、關閉消息公佈後,低迷多日的股價在當天大漲18.8%,以4.8美元收盤,與公司擬發放的特別股息價值持平。

廣告

然而,對於聯拓生物的IPO投資者來說,這項投資的虧損比例達到70%。2021年11月,聯拓生物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時的發行價為16美元,但掛牌首日即下跌14.4%,之後股價跌跌不休,2022年5月之後,已長期在3美元左右徘徊,2023年10月甚至跌至1.33美元的低價,市值僅1.4億美元。

聯拓生物公佈的2023年第三季財報顯示,截至第三季末,公司年內淨虧損為6,970萬美元,2022年同期為淨虧損9,200萬美元,持有的現金儲備為2.52億美元。去年12月初,聯拓生物因其較低的市值加上良好的現金流,也吸引了「禿鷹資本家」TANG-Capital覬覦,後者提出的收購要約,以每股4.3美元的對價加上一項或有價值權利(CRV),來獲得聯拓生物任何項目淨收益的80%,並要求在交割時,聯拓生物保證賬上有不少於5.15億美元現金及現金等價物。最終,聯拓生物董事會以公司價值被低估為由,拒絕了該收購要約。

商業化進展緩慢

相比於TANG-Capital當時每股4.3美元的收購要約,聯拓生物這次退市發放的每股4.8美元特別股息,可算是體面退場。這與聯拓生物的創立機構及領航人──美國私募股權基金Perceptive Advisors不無關係,Perceptive Advisors專注生命科學領域投資,成立聯拓生物是希望將海外已經得到臨床驗證的優質創新藥管線引入中國,滿足世界第二大醫藥市場的需求。

2021年,聯拓生物在納斯達克上市之際,已經通過授權引入獲得9款產品,覆蓋心血管腎臟、腫瘤、眼科、炎症、呼吸系統等15個適應症,而且產品大多數已經處於臨床後期階段,公司只需完成在中國內地的補充臨床試驗並推進商業化,而雲頂新耀(1952.HK)、再鼎醫藥(ZLAB.US; 9688.HK)也是採用同樣的模式。

可是,成立四年來,聯拓生物至今沒有一款走向市場的產品,或反映研發能力不足。9個管線中進展最快的藥物,是2020年從MyoKardia引入的Mavacamten,該藥物引進之前已經完成全球的臨床二期試驗。2022年4月,Mavacamten在美國獲批准上市。相比於難度更高的全球臨床試驗,聯拓生物在中國的研發進度相當緩慢,直到去年8月才完成第三期臨床試驗。

考慮到藥物獲批上市後,還需投入更多資金自建商業化團隊,聯拓生物在去年10月將Mavacamten中國區的權益返授權給了百時美施貴寶(BMY.US),獲得3.5億美元收入,減去當初引入藥物的首付款4,000萬美元,聯拓生物賺取差價約3.1億美元。除此之外,聯拓生物在2021年以1,400萬美金首付引入的RSV藥物Sisunatovi,也在2022年以2,000萬美金首付以及1.35億美元的里程碑付款賣給輝瑞(PFE.US) 。

雖然幾番交易都讓聯拓生物賺取不菲差價,證明當初引入產品時高超的預見性,但也同樣暴露出公司的商業化短板。在同類模式的企業中,由生物醫藥投資基金康橋資本孵化的雲頂新耀,已經走在商業化穩步回報的道路上,擁有創新型強效抗菌藥物依拉環素、全球首個IgA腎病靶向藥物耐賦康等多個已經推向市場的重磅藥物。

從聯拓生物的短暫生命週期可以看出,授權引入模式並非失敗源頭,但對於這類企業來說,優秀的選品眼光、產品研發及商業化能力均缺一不可。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裡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