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8,028.52
    -306.80 (-1.67%)
     
  • 國指

    6,439.82
    -116.28 (-1.77%)
     
  • 上證綜指

    2,998.14
    -7.30 (-0.24%)
     
  • 滬深300

    3,495.62
    -7.66 (-0.22%)
     
  • 美元

    7.8057
    +0.0009 (+0.01%)
     
  • 人民幣

    0.9297
    -0.0001 (-0.01%)
     
  • 道指

    39,150.33
    +15.57 (+0.04%)
     
  • 標普 500

    5,464.62
    -8.55 (-0.16%)
     
  • 納指

    17,689.36
    -32.23 (-0.18%)
     
  • 日圓

    0.0486
    -0.0003 (-0.55%)
     
  • 歐元

    8.3463
    -0.0082 (-0.10%)
     
  • 英鎊

    9.8690
    -0.0090 (-0.09%)
     
  • 紐約期油

    80.59
    -0.70 (-0.86%)
     
  • 金價

    2,334.70
    -34.30 (-1.45%)
     
  • Bitcoin

    64,352.56
    +130.74 (+0.20%)
     
  • CMC Crypto 200

    1,350.88
    -9.45 (-0.69%)
     

禁母企收內地客 虛產平台撤申牌

本港虛擬資產交易平台發牌制度過渡期結束,自上周六(6月1日)起,所有在港營運的平台均須獲證監會發牌,或屬「被當作獲發牌」的申請者。
本港虛擬資產交易平台發牌制度過渡期結束,自上周六(6月1日)起,所有在港營運的平台均須獲證監會發牌,或屬「被當作獲發牌」的申請者。

本港虛擬資產交易平台發牌制度過渡期結束,自上周六(6月1日)起,所有在港營運的平台均須獲證監會發牌,或屬「被當作獲發牌」的申請者。然而在限期前,多間大型國際虛擬資產交易平台卻撤回在港的牌照申請,據了解,原因之一是證監會要求除了平台的香港實體外,其母企業務亦需要嚴格禁止中國內地居民使用,令部分大型平台卻步。有分析認為,目前大部分申請者規模較小,質疑香港可否成功發展為虛擬資產交易中心。

上月4大型平台打退當鼓

證監會回應本報查詢時指出,一如對證監會持牌中介人的指引所述,期望持牌實體(包括虛擬資產交易平台)遵守經營地所有司法管轄區的適用法律及法規,若集團的實體不遵守適用法律及法規,可能影響其持牌實體的適合及適當性。

對於多間大型虛產交易平台撤回牌照申請,證監會表示,不評論個別公司的業務決策,並將繼續與業界保持密切對話,在維護投資者保障和促進市場發展之間取得平衡。

香港引入發牌制度後,原本吸引多間大型國際交易平台在2月底前作出申請,盼在過渡期結束後繼續營運。不過,自5月中起,多間大型平台陸續撤回申請,包括Huobi HK、Gate.HK、OKX及Bybit。

不認同證監有權管非港業務

有平台撤回申請原因之一,是證監會規定全球平台的非香港業務,需要嚴格禁止中國內地居民使用,這些國際交易平台難以滿足此要求。有平台稱,此規定令全球運營需作重大改變,世界上沒有監管機構會這樣做,不認為港府對非香港地區的運營有發言權;亦有平台本已準備達到「被當作獲發牌」階段,也突撤回申請。

廣告

一間撤回申請的平台透露,現正對平台進行整改,計劃未來在取得相關牌照後恢復在港的業務。

證監會上周二(5月28日)發聲明指出,對於「被當作獲發牌」的申請者,所有平台和其最終擁有人應遵守所有適用的法律及規例,包括但不限於防止內地居民使用它們的任何虛擬資產相關服務,須採取一切必要措施,促使這些平台的控權實體及關連方遵守所有適用的法律和規例。

不少大型平台本來期望,以港作為未來進軍內地的「跳板」,當看到香港發展較成熟後,內地會放寬限制,惟有業界人士直言,內地對資金流出仍然敏感及謹慎。內地明文禁止投資虛擬貨幣,有不少投資者會以「翻牆」等方式,在境外平台買賣。證監會曾提出,當持牌平台看到是來自內地的IP地址便應封鎖,即使能夠以VPN(虛擬私人網絡)等方式迴避,平台都要確保能遵守其他司法管轄區的限制,禁止部分投資者進行買賣是持牌平台的責任。

邱達根指部分申請人缺經驗

律師事務所RPC合夥人Jonathan Crompton說,有公司撤回牌照申請的原因包括,必須對其平台進行重大整頓以符合香港法規。最近多間交易所撤回牌照申請,表明證監會並非不惜一切代價向前推進,而是希望為獲取牌照的平台設定嚴格標準,逐步發展虛產市場。

證監會同時更新有關平台名單,在現有申請者列表的17間平台中,合共11間「被當作獲發牌」;正式持牌名單僅OSL Exchange及HashKey Exchange兩間。立法會議員邱達根撰文稱,餘下申請者中大部分規模較小,有些缺乏行業經驗,部分是傳統金融機構嘗試涉足VATP(虛擬資產交易平台)業務,並未在Web3領域深耕。在嚴格監管下,不少業內人士擔心即使經營者獲批牌照,都難以持續有盈利。

採訪、撰文:王舒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