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8,093.37
    +20.47 (+0.11%)
     
  • 國指

    6,480.19
    +15.70 (+0.24%)
     
  • 上證綜指

    2,972.53
    +22.53 (+0.76%)
     
  • 道指

    39,112.16
    -299.05 (-0.76%)
     
  • 標普 500

    5,469.30
    +21.43 (+0.39%)
     
  • 納指

    17,717.65
    +220.84 (+1.26%)
     
  • Vix指數

    12.76
    -0.08 (-0.62%)
     
  • 富時100

    8,300.54
    +52.75 (+0.64%)
     
  • 紐約期油

    81.01
    +0.18 (+0.22%)
     
  • 金價

    2,325.80
    -5.00 (-0.21%)
     
  • 美元

    7.8084
    -0.0002 (-0.00%)
     
  • 人民幣

    0.9301
    +0.0005 (+0.05%)
     
  • 日圓

    0.0486
    -0.0001 (-0.14%)
     
  • 歐元

    8.3512
    -0.0141 (-0.17%)
     
  • Bitcoin

    61,543.24
    +702.12 (+1.15%)
     
  • CMC Crypto 200

    1,280.94
    -2.85 (-0.22%)
     

穩匯率功臣給企業出了道題 人民幣中間價強於市場價格或影響財報表現

【彭博】-- 中國通過人民幣中間價大幅偏強釋放穩匯率信號的做法,給國內企業的財務人員出了一個難題。如果繼續沿用中間價記賬,可能給匯率相關敞口較大企業的財務數據帶來不小誤差,部分企業甚至因此動心起念改動舊制。

今年年中以來,作為逆周期穩匯率的管理措施,人民幣中間價開始持續明顯強於即期匯率,最多時一度接近2%的波幅限制。這給企業財報中的外幣和套保交易敞口帶來一個顯著變數。

根據中國財政部制定的會計準則和相關解釋文檔,企業通常使用中間價對企業的外幣資產負債進行換算、估值以計算匯兌損益。而對於套保等衍生品工具價值,企業審計則依賴於銀行出具的、以會計時點即期匯率計算的公允價值變動。這一標準差異,在企業管理匯率風險時,就會導致匯兌損益與公允價值變動出現差別。

彭博訪問的多家企業表示或因技術操作困難、或因旗下上市公司眾多牽涉面廣,而在討論之後暫時擱置棄用中間價的打算,仍有企業決定邁出這一步。廣東一家大型出口業集團上市公司的財務部經理對彭博說,該集團計畫12月底修改記賬匯率,從中間價調整為市場價,目前調整方案已通過董事會和審計委員會批准。上述企業人士因未被授權公開討論而不願具名。

這位財務經理表示,雖然過去也曾出現過中間價與市場價的大幅偏離,但像今年這樣持續時間這麼久、幅度這麼大的,還是有史以來第一次,如果年底不能夠兩價合一會對年報造成很大影響,所以想一勞永逸地徹底調整。

從家電行業上市公司惠而浦今年10月的一則公告中,可以一窺這一因素對企業財報的影響。公司稱,受人民幣貶值影響,今年前九個月綜合考慮外幣資產匯兌收益及套保業務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累計錄得浮動虧損約3136萬元人民幣;而若以市場匯率對外幣資產匯兌收益進行估值,這一浮動虧損規模則會降至310萬元。

廣告

截至周五17:00止,惠而浦中國公司未回覆彭博的電子郵件問詢,該公司財務部亦未答覆電話。

滙豐外匯研究全球主管Paul Mackel及其團隊在上周報告中寫道,很多中國企業需要以中間價為准,來確定年度財務報告中的匯兌損益,「從宏觀審慎角度出發,這會促使央行收窄市場價格與中間價價差。」

以出口企業為例,美元淨資產按中間價變動幅度評估匯兌收益、遠期等套保工具以市場價格評估公允價值變動,二價點差的實際影響或可理解為匯兌收益被相對更強的中間價所低估,或可理解為套保工具的公允價值損失被更弱的市場價高估,只有當兩價合一才可以消除差異。

得益於11月初以來聯儲會降息預期抬頭,人民幣即期匯率於11月大幅反彈,一度重新與中間價合一。不過在中美利差倒掛、企業購匯需求仍然偏多的背景下,目前兩個價格仍存在300-500個點差距,儘管這已較10月間一度超過1400點的水平大幅收窄。

「目前在岸匯率和中間價的價差已經大幅收窄,對於監管層來說可能問題不是很大,」瑞穗銀行首席亞洲匯率策略師張建泰在採訪中表示,央行可能會在合適的時機減少中間價的支撐力度,重新恢復正常的市場機制。此外,當前中間價強於市場價,則對進口商有利。

會計準則並未嚴格要求必須按中間價作為記賬匯率標準,實踐中包括華為等企業也採用了市場價格作為年末外匯估值的參考,但大部分具有外幣業務的企業仍面臨這一不確定性。

--聯合報導 Iris Ouyang.

More stories like this are available on bloomberg.com

©2023 Bloomberg 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