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7,718.61
    +2.14 (+0.01%)
     
  • 國指

    6,331.86
    +7.81 (+0.12%)
     
  • 上證綜指

    2,967.40
    +21.55 (+0.73%)
     
  • 滬深300

    3,461.66
    +7.54 (+0.22%)
     
  • 美元

    7.8079
    -0.0009 (-0.01%)
     
  • 人民幣

    0.9302
    -0.0001 (-0.01%)
     
  • 道指

    39,054.79
    -109.27 (-0.28%)
     
  • 標普 500

    5,475.69
    -7.18 (-0.13%)
     
  • 納指

    17,835.63
    -23.05 (-0.13%)
     
  • 日圓

    0.0483
    +0.0000 (+0.02%)
     
  • 歐元

    8.3672
    +0.0094 (+0.11%)
     
  • 英鎊

    9.8710
    +0.0020 (+0.02%)
     
  • 紐約期油

    81.53
    -0.21 (-0.26%)
     
  • 金價

    2,337.10
    +0.50 (+0.02%)
     
  • Bitcoin

    60,722.09
    -1,096.74 (-1.77%)
     
  • CMC Crypto 200

    1,262.79
    -21.04 (-1.64%)
     

美國金融當局加強監管 詢問銀行利率風險敞口

【彭博】-- 雖然無法通過快速改革相關規定來遏制已讓四家中型銀行倒閉的動盪,但是美國監管機構正在加大對整個銀行體系的監管。

據知情人士稱,聯儲會和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近幾周不停向銀行詢問與利率風險和商業地產敞口相關的問題。之前矽谷銀行和Signature Bank倒閉,在一定程度上歸咎於它們未能妥善應對借款成本飆升。

加強監管的背景是,美國白宮與共和黨議員在債務上限問題上僵持,人們擔心他們達不成協議的話,將導致廣泛的災難。人們也漸漸認識到,政府動用數以十億美元計的資金來保全無保險存款,以及採取其他措施來提振困境銀行的超常行動,並沒有緩解緊張情緒。

「最大的問題是信心,我不確定你將如何重建信心,」喬治城大學教授、金融市場研究者Sandeep Dahiya說。「存款的波動比我們想象的更猛烈,因為我們從來沒有見識過,在存款人這樣容易就銀行的風吹草動採取行動的世界裡,快速加息會帶來什麼。」

聯儲會和FDIC的代表不予置評。

國會監督

監管機構是否採取了足夠的措施來鞏固金融體系,或者是否提前做足了壓力防範,將在本周計畫舉行的四次國會聽證會上占據中心位置。

在為周二的眾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聽證會準備好的證詞中,聯儲會負責監管的副主席Michael Barr表示,他計畫「提高監管的速度、力度和敏捷度」。

他曾表示,聯儲會正在探索加快銀行補救行動的方法,包括在監管機構發現資本不足的情況下,可能限制派息和回購。

廣告

不過,華盛頓的監管層知道,各機構將需要幾個月甚至是幾年的時間來通過新規收緊標準。嚴重分裂的國會也使得任何迅速行動都希望渺茫,華盛頓的監管層只能把精力進一步集中到短期解決方案上來。

一位知情人士稱,除了深入了解利率風險外,FDIC還加強了對銀行存款人保險缺乏程度的檢查。該人稱,FDIC已要求其監事關注此事。由於事未公開,知情人士要求匿名。

聯儲會監事

另一位知情人士表示,聯儲會監事也正在加強對同時存在證券持倉高浮虧和另一項問題(例如有大量無保險存款)的機構的檢查。考慮到辦公室工作模式的轉變,監事們也在仔細研究銀行的商業地產投資組合未來虧損的可能性。

存款外流和股價大幅下跌也可被視為風險因素。該人士補充說,監管層已經看到一些公司成功緩解了緊張局面。

這些問題不被視為系統性問題,但監管層正在逐個對銀行進行調查。

更密集的監管評估也可能影響銀行的中期盈利。該人士稱,對於有問題商業地產敞口的銀行,重點是提高貸款損失準備金;對於存款可能外流而證券投資組合虧損的銀行,重點是維持充足的現金。

原文標題Banks’ Rate-Risk Exposure Queried In Deeper Oversight Effort (1)

--聯合報導 Saleha Mohsin、Paige Smith、Steven T. Dennis.

More stories like this are available on bloomberg.com

©2023 Bloomberg 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