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7,718.61
    +2.14 (+0.01%)
     
  • 國指

    6,331.86
    +7.81 (+0.12%)
     
  • 上證綜指

    2,967.40
    +21.55 (+0.73%)
     
  • 滬深300

    3,461.66
    +7.54 (+0.22%)
     
  • 美元

    7.8091
    +0.0003 (+0.00%)
     
  • 人民幣

    0.9296
    -0.0007 (-0.08%)
     
  • 道指

    39,255.72
    +91.66 (+0.23%)
     
  • 標普 500

    5,501.78
    +18.91 (+0.34%)
     
  • 納指

    17,934.55
    +75.87 (+0.42%)
     
  • 日圓

    0.0484
    +0.0001 (+0.19%)
     
  • 歐元

    8.3560
    -0.0018 (-0.02%)
     
  • 英鎊

    9.8650
    -0.0040 (-0.04%)
     
  • 紐約期油

    81.53
    -0.21 (-0.26%)
     
  • 金價

    2,339.40
    +2.80 (+0.12%)
     
  • Bitcoin

    61,378.07
    -351.04 (-0.57%)
     
  • CMC Crypto 200

    1,282.52
    -1.31 (-0.10%)
     

至中分析|工商舖撤雙倍印花稅的啓示|蔡志忠

社會各界人士經常批評港府,沒有搞好民生房屋等問題,但政府已經付出很大努力,這幾年花了很多錢,儲備已經大減。筆者認為社會必須有共識,要先發展好經濟,讓庫房有更多的財政收入,才有能力解決民生和房屋等問題,否則錢從哪裏來?

因此,某些政策務必因時制宜,順應現實狀況有所調整,才是敢作為、有擔當的政府。「3+4」、「紅黃藍碼」的推出,表示香港正逐步重新與世界接軌,既讓外國人接受,也受香港人歡迎,出入境方便了很多,相信會有不少中外商務人員回流,重啟本港的商業活動。當然這個放寛不代表躺平,仍然需要嚴格遵守防疫措施,做到精準防控疫情。

疫情衝擊全球經濟,全世界都在爭奪資金和人才,香港「樓市辣招」反其道而行,似乎不合時宜。連「房住不炒」的中國也開始變通,每個省市政府都在千方百計吸引資金投入樓市,以拯救這個出現「爛尾樓」的市場。反觀香港,仍然有實施超過10年的「樓市辣招」在阻止買家入市及捆綁市場成交,是應該作出檢討的時候了。

搞好香港經濟 政策因時制宜

就以其中一項「辣招」為例,外地人買樓須付雙重印花稅,即從價印花稅15%及非香港永久性居民印花稅15%,合共樓價30%。此高昂的印花稅率嚴重阻礙外地人士在港置業,因此近年外地人置業已經幾乎絕跡,目前香港經濟連續兩季錄得負增長,樓市跌勢明顯,銀主盤開始湧現,此時不救市,還待何時?

港府暫時未肯減辣所持理由,一是新樓供應仍然不足夠,二是恐怕放寛後樓價上升。首先,當局忽略了目前二手市場出現大量供應,但市場卻承接乏力,當經濟差時,需求也在減少;其次,根據以往沒有辣招時的紀錄,外地客買樓比例不多,僅佔市場不夠一成,如今經濟不景氣,放寬辣招只會增加小量成交,不會帶動樓價上升。

情況就像港府去年11月撤銷工商物業的雙倍印花稅,做法果斷,適時幫助了工商小企業渡過難關。在經濟衰退時,將雙倍印花稅撤銷,只是讓工商物業價格跌勢放慢,讓市場有喘息機會,這個真實的現象,希望能給港府帶來啓示。

亞洲地產創辦人、香港專業地產商會會長
蔡志忠

註:專欄作家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

密切留意BossMind動向!立即CLS

FB Instagram Youtube

Powered by Mercu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