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8,027.71
    -0.81 (-0.00%)
     
  • 國指

    6,441.16
    +1.34 (+0.02%)
     
  • 上證綜指

    2,963.10
    -35.04 (-1.17%)
     
  • 道指

    39,150.33
    +15.53 (+0.04%)
     
  • 標普 500

    5,464.62
    -8.55 (-0.16%)
     
  • 納指

    17,689.36
    -32.24 (-0.18%)
     
  • Vix指數

    13.78
    +0.58 (+4.39%)
     
  • 富時100

    8,279.99
    +42.27 (+0.51%)
     
  • 紐約期油

    81.12
    +0.39 (+0.48%)
     
  • 金價

    2,338.80
    +7.60 (+0.33%)
     
  • 美元

    7.8070
    +0.0015 (+0.02%)
     
  • 人民幣

    0.9292
    -0.0005 (-0.05%)
     
  • 日圓

    0.0487
    +0.0001 (+0.25%)
     
  • 歐元

    8.3770
    +0.0307 (+0.37%)
     
  • Bitcoin

    61,329.67
    -2,981.54 (-4.64%)
     
  • CMC Crypto 200

    1,263.63
    -46.09 (-3.52%)
     

英國研究:中國要到2036年才可追上美國

英國研究:中國要到2036年才可追上美國

英國經濟與商業研究中心 (CEBR) 表示,2023 年全球經濟將面臨衰退,全球央行為應對通脹採取的加息措施,將導致許多經濟體萎縮。

CEBR 在年度世界經濟排行榜報告中表示,2022 年全球經濟體量首次超過 100 兆美元,但由於央行將繼續努力應對物價飛漲,2023 年恐將停滯。

CEBR 的主管兼預測負責人 Kay Daniel Neufeld 說:「由於利率升高以應對更高的通脹,世界經濟明年可能會面臨衰退。」

報告認為,當前與通脹的對抗仍未取得勝利,預計各國央行明年仍將堅持對抗通脹,即使這會付出經濟成本,如果要讓通脹率降到更能接受的水準,那麼未來幾年的成長前景都會變差。

這一調查報告,其看法比國際貨幣基金 (IMF) 的最新預測更為悲觀。IMF 在 10 月份時警告,明年三分之一的全球經濟將會萎縮,全球 GDP 增速低於 2% 的機率為 25%。

即使成長變慢,CEBR 估計,到 2037 年,隨著發展中經濟體趕上已開發經濟體,全球 GDP 將成長一倍。

屆時經濟格局的轉變,將讓 2037 年東亞和太平洋地區占全球產出的比例,增加到超過三分之一,而歐洲比重將降至不到五分之一。

CEBR 從 IMF 的《世界經濟展望》中獲取基礎數據,並使用內部模型來預測增長、通脹和匯率。

根據其最新預測,中國最早要到 2036 年才能超過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比先前預期遲了 6 年。主要是因為中國動態清零政策、以及與西方的貿易緊張局勢升溫的影響。

廣告

CEBR 最初預計會在 2028 年出現改變,但在去年將其推遲到 2030 年,現在認為交叉點要到 2036 年才會出現。此外,如果北京試圖控制台灣並面臨報復性貿易制裁,交叉點可能會更晚出現。

CEBR 指出,中國和西方經濟戰的後果將比俄烏戰爭嚴重幾倍,幾乎可以肯定的是,世界將出現嚴重的衰退和通貨膨脹的捲土重來。

更多鉅亨報導
經濟學家估明年美國經濟衰退機率為70% 下調通膨、需求預期
策略師:經濟衰退擔憂續增 金價明年有望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