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8,366.95
    -109.85 (-0.59%)
     
  • 國指

    6,510.37
    -44.69 (-0.68%)
     
  • 上證綜指

    3,051.28
    +2.48 (+0.08%)
     
  • 滬深300

    3,574.11
    -18.13 (-0.50%)
     
  • 美元

    7.8118
    +0.0025 (+0.03%)
     
  • 人民幣

    0.9272
    +0.0001 (+0.01%)
     
  • 道指

    38,798.99
    -87.18 (-0.22%)
     
  • 標普 500

    5,346.99
    -5.97 (-0.11%)
     
  • 納指

    17,133.12
    -40.00 (-0.23%)
     
  • 日圓

    0.0496
    -0.0004 (-0.72%)
     
  • 歐元

    8.4380
    -0.0674 (-0.79%)
     
  • 英鎊

    9.9360
    -0.0510 (-0.51%)
     
  • 紐約期油

    75.38
    -0.17 (-0.23%)
     
  • 金價

    2,311.10
    -79.80 (-3.34%)
     
  • Bitcoin

    69,356.27
    +19.08 (+0.03%)
     
  • CMC Crypto 200

    1,440.19
    -38.52 (-2.61%)
     

苹果头显Vision Pro预订踊跃 交付期推延至3月

【彭博】-- 苹果公司期待已久的混合现实(MR)头显Vision Pro终于在周五开始接受预订,消费者对这款3,499美元设备的需求情况将得到检验。

该公司还披露了两种额外的型号配置,一种存储空间512GB,售价3,699美元;更高端型号的存储空间为1TB,售价3,899美元。基本款的存储空间是256 GB。苹果还表示,收纳包售价199美元、备用电池售价199美元、额外头带价格99美元。

该产品于美东时间上午8点在苹果网站及其网店App上开售。首批Vision Pro订单预订2月2日交付。但是所有三款型号的在线订单交货日期被迅速退后至3月8-15日,许多门店第一天就无货可自提。推迟交货表明不是需求强劲,就是供应有限,或者介于两者之间。

Vision Pro的购买流程独特。客户需要用较新款的iPhone或iPad扫描脸部并在必要时提供视力度数。苹果通常不会对新产品的销售业绩发表评论。

华尔街分析师预测该设备一开始销售会比较慢。瑞银集团分析师David Vogt预计苹果今年的头显出货量将达到30万至40万台,创收14亿美元。对于一家去年销售额为3,830亿美元的公司来说,这个数字“无关紧要”。

苹果最初只计划在美国销售Vision Pro,未来几个月将在其他市场推出。 彭博新闻社此前报道,首批上市国家可能包括英国、加拿大和中国。

这种制造工艺复杂的产品早期供应可能受限。头显的双4K分辨率显示器此前生产出现了一些问题。但苹果几个月来一直在提高产量,这说明该公司有可能满足最初的需求。而且员工还能拿到25%的折扣,表明供应并不太紧张。

廣告

在苹果内部,高管们预计周末销售将颇为强劲,之后销量会逐步减少。售价3,499美元的Vision Pro是有史以来最昂贵的消费类头显之一,比VR市场领导者Meta的最新设备贵出六倍左右。

Vision Pro也将是一款很难与家人和朋友分享的产品。它有一个精确的量尺寸过程以确保良好的体验。面部扫描旨在为用户确定最佳的光密封和头带尺寸。该公司准备了25种不同的光密封垫,此外还有来两条头带。还可以将处方镜片插入头显,需要额外付费。

对于一些人来说,头显戴的太久可能会有困难。早期测试中,一些用户反映头显太重了。

另一个担忧是缺乏顶级流媒体应用的支持。 Netflix、Spotify和YouTube都不打算为该设备单独开发应用程序,至少头显刚推出阶段是如此。

但苹果已经仔细调整了对头显的推介计划。当消费者在苹果零售店试体验时,他们可以看到一个25分钟演示,以便熟悉公司称之为“空间计算”的3D体验。

苹果还开发了一种不需要手持配件的界面,它会跟踪眼球运动和手势。用户可以通过注视屏幕上的图像,以及捏动手指来控制设备。

原文标题Apple Vision Pro Orders Slip to March in Sign of Early Demand

More stories like this are available on bloomberg.com

©2024 Bloomberg 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