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將在 7 小時 54 分鐘 開市
  • 恒指

    17,941.78
    -170.82 (-0.94%)
     
  • 國指

    6,374.66
    -47.15 (-0.73%)
     
  • 上證綜指

    3,032.63
    +3.71 (+0.12%)
     
  • 道指

    38,589.16
    -57.94 (-0.15%)
     
  • 標普 500

    5,431.60
    -2.14 (-0.04%)
     
  • 納指

    17,688.88
    +21.28 (+0.12%)
     
  • Vix指數

    12.66
    +0.72 (+6.03%)
     
  • 富時100

    8,146.86
    -16.81 (-0.21%)
     
  • 紐約期油

    78.49
    -0.13 (-0.17%)
     
  • 金價

    2,349.10
    +31.10 (+1.34%)
     
  • 美元

    7.8106
    +0.0007 (+0.01%)
     
  • 人民幣

    0.9284
    +0.0004 (+0.04%)
     
  • 日圓

    0.0494
    -0.0001 (-0.22%)
     
  • 歐元

    8.3555
    -0.0313 (-0.37%)
     
  • Bitcoin

    66,547.73
    +344.44 (+0.52%)
     
  • CMC Crypto 200

    1,384.28
    -33.59 (-2.37%)
     

華製造業續縮 重拳救市

內地製造業活動在5月份繼續收縮,惟速度已放緩。(中新社圖片)
內地製造業活動在5月份繼續收縮,惟速度已放緩。(中新社圖片)

儘管中國製造業活動在5月份繼續收縮,但速度已放緩,加上國務院趕於5月結束前,發布紮實穩經濟的一籃子政策措施,涉及6方面、33條重磅政策,昨日更由國家發改委、商務部、工信部及人民銀行等多個部門聯合發聲,強調全力推動相關措施盡快落實見效,為內地經濟帶來一線生機。惟外媒分析指,疫情已重挫企業和居民增加槓桿承受風險的信心,勢考驗短期經濟復甦前景。

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周揚言部署穩經濟一籃子措施,及召開全國穩經濟大盤電視電話會議後,一籃子穩經濟政策細則如期在5月底盡推,包括財政、貨幣金融、穩投資促消費、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及保基本民生政策。工信部等4部門開展新一輪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當局更表明後續還將組織家電、綠色建材下鄉等活動,進一步促進大宗商品消費。

英企正重估在華投資風險

為支持困難航空企業渡過難關,內地決定增加民航應急貸款額度1,500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時支持航空業發行2,000億元債券,並將研究提出向有關航空企業注資的具體方案等。財政部、稅務總局昨亦發布通知,有關減徵部分乘用車車輛購置稅,對6至12月底期間購置、且車價撇除增值稅不超過30萬元的特定排量乘用車,減半徵收車輛購置稅。

在華的外商投資亦為重點之一,國務院明確加快推進重大外資項目、積極吸引外商投資,商務部副部長盛秋平透露,將加快修訂《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進一步擴大鼓勵範圍。惟中國英國商會表示,在華經營的英國企業信心明顯有變,因營商環境受內地疫情及封控措施影響,不少英企正重新評估可承受風險,若情況未能解決,或動搖內地作為國際商業中心的地位。中國日本商會亦發布調查,結果發現逾九成在華日企於本月實施居家工作,其中以北京市的日企居多,更有15%日企直言投資計劃受影響。

建築業活動逾兩年低添壓

不過,周二揭盅的內地官方5月製造業及非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雙雙回升至49.6及47.8,雖仍處於50盛衰分界線之下,但指數見底喘定正為市場打下「強心針」。值得留意的是,非製造業PMI一項對應地產、基建活動強弱的「建築業商務活動指數」,按月降0.5個百分點,至52.2,再刷新逾兩年新低,惹外界關注內房、基建作為經濟支柱是否仍存隱憂。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立群表示,注意到需求收縮、供給衝擊等壓力仍很嚴重,意味疫情對經濟增長的影響不容低估。他續稱,有超過50%的受訪企業反映,原材料價格和物流成本高,逾40%企業指需求不足。

企業及居民借貸意願難復常,早在4月新增人民幣貸款規模創2017年12月以來新低有迹可尋,目前似乎仍未改善。

外媒數據顯示,內地在岸信用債市場5月淨融資規模創一年來最差、易居中國旗下克而瑞研究中心(CRIC)5月的50城市住宅銷售持續低迷,均表明5月貸款和社會融資增長恐面臨挑戰。

報道引述澳新銀行資深中國策略師邢兆鵬指,實體企業對未來經濟預期下行,業務也在收縮,一旦本季信貸需求弱,下季經濟將難見明顯起色。

■
國務院33條穩經濟政策摘要
國務院33條穩經濟政策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