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將收市,收市時間:4 小時 23 分鐘
  • 恒指

    16,315.01
    -30.88 (-0.19%)
     
  • 國指

    5,588.08
    -27.72 (-0.49%)
     
  • 上證綜指

    2,978.98
    +12.77 (+0.43%)
     
  • 滬深300

    3,405.78
    +14.50 (+0.43%)
     
  • 美元

    7.8125
    +0.0013 (+0.02%)
     
  • 人民幣

    0.9151
    +0.0002 (+0.02%)
     
  • 道指

    36,117.38
    +62.95 (+0.17%)
     
  • 標普 500

    4,585.59
    +36.25 (+0.80%)
     
  • 納指

    14,339.99
    +193.28 (+1.37%)
     
  • 日圓

    0.0540
    +0.0001 (+0.17%)
     
  • 歐元

    8.4296
    -0.0022 (-0.03%)
     
  • 英鎊

    9.8330
    0.0000 (0.00%)
     
  • 紐約期油

    70.38
    +1.04 (+1.50%)
     
  • 金價

    2,047.90
    +1.50 (+0.07%)
     
  • Bitcoin

    43,438.10
    -515.89 (-1.17%)
     
  • CMC Crypto 200

    899.61
    +6.89 (+0.77%)
     

豪言點評|酒店業自救 改住宅覓出路|盧展豪

昔日內地自由行高峰期時,不少工商廈轉型酒店,搶攻旅遊業的黃金機遇。惟隨着自由行回落,加上社會運動與疫情的嚴重衝擊,本地酒店業經歷了約4年的冰河期。眼見中港通關遙遙無期,本地酒店逐步改變經營策略,自2020年起,酒店業主已向城規會提交至少7份規劃申請,擬將酒店改為住宅用途,料可提供約4,823個住宅單位,當中規模最大為紅磡海韻軒,改劃後料可提供逾1,500個單位。

做生意忌緬懷過去,即使過往戰績輝煌,終須面對旅遊業短期內難以復甦的事實。更何況,本地旅遊業主要收益來自內地旅客,可是內地對外封關多時,當地民眾或早已建立新的消費模式,而香港的吸引力早已削弱,即使將來中港通關,他們仍會否繼續拖篋到港掃貨,亦是未知之數。

據旅遊發展局公佈的數據顯示,於疫情爆發前,2018年10月約有588萬人次訪港,當中內地旅客比例約八成,惟在2019年10月時,因受社會運動影響,該月訪港旅客人數下跌至331萬人次,跌幅顯著。再觀今年10月初步訪港旅客約8萬人,當中海外旅客約有3.3萬人,內地旅客人數則約4.8萬人,大部份旅客訪港目的為商務、探親,以及作為過夜停留的中途站等,可見本地旅遊業界過得苦不堪言。

另有市場數據顯示,今年首八個月,本地五星級酒店入住率按年增15%,達56%,期內平均日租為1,671元,按年增16.5%。缺乏觀光旅客支撐下,加上港府已取消檢疫酒店措施,現時酒店住客主要為商務旅客及熱愛staycation的港人,以致房間的入住率長期低企,無利好消息帶動下,縱使華佗再世也返魂乏術。

尤其在高息環境下,利息是投資物業時的一大支出,既然投資者無法預視未來的營商環境,與其丟空虧蝕,倒不如轉型長期需求殷切的住宅服務。若短期內本地市場未有好轉,或將有更多酒店及公寓轉營長租公寓。

鋑聯控股行政總裁(工商舖)盧展豪

註:專欄作家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

密切留意BossMind動向!立即CLS

FB Instagram Youtube

Powered by Mercu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