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7,651.15
    +366.61 (+2.12%)
     
  • 國指

    6,269.76
    +149.39 (+2.44%)
     
  • 上證綜指

    3,088.64
    +35.74 (+1.17%)
     
  • 滬深300

    3,584.27
    +53.99 (+1.53%)
     
  • 美元

    7.8283
    +0.0005 (+0.01%)
     
  • 人民幣

    0.9251
    +0.0008 (+0.09%)
     
  • 道指

    38,239.66
    +153.86 (+0.40%)
     
  • 標普 500

    5,099.96
    +51.54 (+1.02%)
     
  • 納指

    15,927.90
    +316.14 (+2.03%)
     
  • 日圓

    0.0492
    -0.0009 (-1.74%)
     
  • 歐元

    8.3707
    -0.0275 (-0.33%)
     
  • 英鎊

    9.7780
    -0.0140 (-0.14%)
     
  • 紐約期油

    83.66
    +0.09 (+0.11%)
     
  • 金價

    2,349.60
    +7.10 (+0.30%)
     
  • Bitcoin

    63,896.14
    +859.20 (+1.36%)
     
  • CMC Crypto 200

    1,346.07
    -50.46 (-3.61%)
     

財經拆局|未有兌現的「追趕式增長」|顏寶剛

財經拆局|未有兌現的「追趕式增長」|顏寶剛
財經拆局|未有兌現的「追趕式增長」|顏寶剛

本港經濟擺脫連續4個季度的深度衰退。政府統計處公布預先估計數字,今年第一季本地生產總值按年上升2.7%,官員們都禁不住「喜形於色」,紛紛出來領功,聲稱「開心香港令本港活起來、動起來、更明顯熱起來。」

當中經濟「火車頭」,絕對是私人消費開支,大幅增長12.5%,為1987年第三季以來最高增幅(當年增長13.8%),不過考慮到現在經濟規模遠高於三十六年前,加上去年第一季正值第五波疫情令基數降低所影響,驚人的消費增長能否持續,實在令人懷疑。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財政預算案中,將今年經濟增長目標定於3.5-5.5%,評估是整體經濟可以出現「追趕式增長」,因此將未來四年中期經濟預測由3%上調至3.7%,為回歸以來新高。考慮到第一季經濟增長只有2.7%,即使比預期好,但連全年預測下限亦未能達到,估計到年中時候,政府將需要面對現實,下調全年及中期經濟增長預測。

陳茂波之所以對經濟增長如此樂觀,是寄望本港經濟能重複2021年的「追趕式增長」,特別是經歷2020年第一波疫情打擊全年經濟倒退6.5%後,2021年經濟爆發報復式增長,全年反彈6.4%,陳茂波顯然希望今年經濟能夠出現同樣復蘇模式。

可惜這個如意算盤很難再出現,儘管今年首季私人消費大幅反彈12.5%,但今年首季出口表現仍然未見起色,按年仍大跌18.7%,比起2021年的三頭馬車(消費、投資及出口)全面增長(當年出口大升18.7%),經濟增長引擎只依賴消費,顯然見到是復蘇是未夠全面,亦很難重複兩年前的增長速度。

廣告

更重要是剛過去的五一黃金周,雖然三日假期(4月29日至5月1日),共有近40萬名內地旅客入境,但其他外國旅客人數合共只有6.5萬人,較前一個周末僅僅多出3000人,反映外國旅客未有顯注增加。而且比較同期間香港居民外遊人數(4月28日至30日),卻誇張地達到74萬人,「是十個入面唔見一個」,數目幾乎是內地旅客入境人數的一倍,可見更多內地旅客都不能彌補本港居民外遊失去的消費力。

有媒體報道,五一黃金周期間尖沙嘴是人山人海、水泄不通,大多為內地旅客。在廣東道的名牌奢侈品店外,「打蛇餅」排隊景象同連續三日重現。 不過有朋友告之,儘管地面名店人山人海,不過商場樓上海港城的停車場,卻出現大量空置車位情況,平日周末要排隊等車位的,卻在黃金周期間幾乎完全不用等候,形成極大反差。

有平民區的食肆表示黄金周期間生意不升反跌,甚至連上水的藥房化妝店亦告急,稱生意差過平時。更有趣的是內地旅客對本港旅遊設施未見改善,聽得最多評語是比上海落後、沒想像中先進、不說普通話、態度粗暴⋯⋯這亦充分反映香港旅遊業接待能力不足的問題。

政府一直寄望內地經濟今年可以加快增長,配合通關因素令經濟能加快反彈,不過現實是盡管內地首季經濟增長高於預期,但受需求不足及高基數效應拖累,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卻意外再陷入收縮區間,是去年12月以來首次。4月份製造業PMI意外急跌至49.2,相隔3個月重陷收縮,抖音上充斥工廠執笠、青年失業創新高等視頻,充滿愁緒揮之不去。

總結而言,首季經濟恢復正增長,反映經濟毫無疑問是築底回升,無論如何都是一件好事,只是官員似乎對全年增長目標實在過於樂觀,甚至可以說是盲目樂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剛發布亞太區經濟展望報告,就將今年香港區經濟增長預測下調0.4個百分點,估計只有3.5%,明年增長並進一步降至只有3.1%。

顯然,整體經濟不能只靠私人消費單一項目帶動,否則只會令經濟結構進一步失衡,我早已指出,陳茂波對經濟預測的盲目樂觀,絕對是有動機刻意誇大數據,因為無論政府的稅收及財政儲備的預測,均是按中期經濟增長做基本假設,甚至一些「大白象」工程需求均是以此為推算基礎,一旦日後增長低於預期,政府變成長期結構性財赤,庫房又被大白象工程掏空,那麼我們最搶心的「惡夢」:聯匯被衝擊、政府「缺水」需要開徵銷售稅甚至增值稅、以至動用強積金填補工程開支,恐怕就不再是「杞人憂天」。

註: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Fortune Insight 聯乘 《華爾街日報》推出全新訂閱計劃「FI Prime Plus」,只需輸入優惠碼「FIP30free」,即可免費一個月暢讀《華爾街日報》全網內容和Fortune Insight大部份收費內容
按此訂閱:https://prime.fortuneinsight.com/web/wsj

Subscribe FORTUNE INSIGHT Telegram: 
http://bit.ly/2M63TRO

Subscribe FORTUNE INSIGHT YouTube channel:
http://bit.ly/2FgJT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