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7,941.78
    -170.85 (-0.94%)
     
  • 國指

    6,374.66
    -47.15 (-0.73%)
     
  • 上證綜指

    3,032.63
    +3.71 (+0.12%)
     
  • 滬深300

    3,541.53
    +15.40 (+0.44%)
     
  • 美元

    7.8104
    +0.0005 (+0.01%)
     
  • 人民幣

    0.9284
    +0.0004 (+0.04%)
     
  • 道指

    38,589.16
    -57.94 (-0.15%)
     
  • 標普 500

    5,431.60
    -2.14 (-0.04%)
     
  • 納指

    17,688.88
    +21.32 (+0.12%)
     
  • 日圓

    0.0494
    -0.0001 (-0.22%)
     
  • 歐元

    8.3555
    -0.0313 (-0.37%)
     
  • 英鎊

    9.9060
    -0.0600 (-0.60%)
     
  • 紐約期油

    78.49
    -0.13 (-0.17%)
     
  • 金價

    2,348.40
    +30.40 (+1.31%)
     
  • Bitcoin

    66,559.70
    +212.71 (+0.32%)
     
  • CMC Crypto 200

    1,380.94
    -36.94 (-2.61%)
     

財經追擊: 亞視賣盤 TV風暴再起

撰文:許益雯 圖片:東方IC

美術:陳國威

過去半年多,亞視的命運跌宕起伏,情節遠勝其反覆播放的劇集。近日,正當亞視預計明年四月斷牌執笠,突然殺出白武士,有山東財團斥資約十億港元南下收購亞視。獲得注資後的亞視,野心將不局限在香港市場,業務也不止電視,成為一家跨平台綜合傳媒集團,果然的話,亞視如涅槃重生。

山東新血的注入,將有利於亞視再度申請免費電視牌照,但也使免費電視之局,再起波瀾,只因,亞視的回馬槍,對正在和港府對簿公堂的香港電視,以及雄心壯志的邱達昌財團添了變數。然而,直到截稿前夕,本港的亞視賣盤記者會突然取消,中資財團又未正式回應,亞視賣盤依然是個謎。

六月十二日,亞視執行董事葉家寶出席「亞洲電視五十八週年員工盆菜宴」時,突然宣布亞視股東已與新投資者簽署合約。葉稱今次出售的主要是大股東黃炳均及王征百分之五十二點四二的股權。剩餘的百分之四十七點五八的股分仍由蔡衍明及查懋聲持有。亞視方面雖尚未公開買家詳情,但有高層私下承認已賣盤予山東富商司榮彬,成交價格可能在八億至十億港元之間。

據悉,司榮彬乃做房地產起家的富豪,旗下山東中金集團,涉及業務較廣,包括黃金交易、房地產、能源礦產、互聯網金融等。近年開始進軍文化產業,聲稱將在港設一百億元影視、網絡電視、手遊、文化娛樂等並購基金。今次明知亞視不獲牌仍斥資入股,主要是看中亞視的片庫、設備及製作大樓,僅大樓的價值便達四億元,從該角度看,這筆交易不算虧本。惟目前通訊局稱尚未收到亞視股權變動的申請,有關交易亦要獲通訊局批准才可成事。

廣告

亞視命途多舛

今年四月初,綜合考慮亞視的經營狀況,政府決定停止繼續發放免費電視牌照,但可繼續經營至明年四月一日。創台於一九五七的亞洲電視也曾經歷過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輝煌時期,然而進入新世紀,亞視的節目質素江河日下,收視率不斷走低,加上股權變動頻繁,連年虧損。去年九月起亞視開始不斷拖欠員工薪資,被勞工處幾度檢控。大股東及高層又常發布買盤喜訊,稱有人接盤,但到後都是戲一場。例如在政府公布免費電視牌照續牌決定前,放出出售股權予王維基的消息,以拖延時間,爭取民意支持,旋即被對方否認。而與友資本簽訂買盤協議,前提是獲得政府續牌,因而只好作罷。

不獲續牌的亞視也有執笠前準備,靠買劇買地續命。據亞視葉家寶稱,亞視每月工資及營運開支超三千萬元,先後變賣了荃灣農地、節目版權,或頻道合作籌集資金。所以,今次山東中金集團的注資,對亞視而言無疑是一場及時雨,一解財政上的困窘。不過,目前亞視已出售近六百套粵語、國語、潮語唱片,電視廣播(00511)便曾斥七百萬元購入其中三百套劇集,亞視片庫所剩無幾。經常炒冷飯的亞洲在獲得投資之後勢必需要改變原有經營策略,才可能鹹魚翻身。

打造傳媒王國

根據亞視高層放出的零星消息中可以找出亞視未來發展方向的一些線索。葉家寶在盆菜宴上表示,新買家有意全方位、多平台、多媒體發展,打造一個亞洲文化傳媒集團。言下之意,未來亞視業務會延伸至免費電視之外,網絡電視、衛星電視及手機業務均可能涉及。市場也不局限於香港,亦希望發展亞洲市場,將亞視打造成一個綜合傳媒集團。至於剩餘的十個月免費電視牌照節目,新投資者會繼續營運,並且新聞部或會增設廿四小時財經新聞頻道,有如亞視和Now TV在二○○六年合作開始的財經頻道。未來也以播放財經新聞為主,播放對象不僅限本地觀眾,更有機會在網絡、手機等多媒體平台播放。

所以,獲牌與否並非買家判斷該筆買賣是否值得的唯一標準。亞視的硬件,包括土地、製作大樓、儀器、製作室、剩餘的影視版權,以及地處香港的傳媒運作自由才是買家所看重的方面。以香港為據點,觸角延伸至內地,及其他亞洲地區,慮及山東中金集團稱在港設百億文化傳媒基金,若情況屬實,有後續的資金支持,此番野心或許有實現的機會。

免費牌照之爭

免費電視受眾面廣,是傳統媒介平台中深受廣告商歡迎的宣傳渠道,因而未來免費電視牌之爭奪恐怕仍將是硝煙四起。王維基的香港電視(01137)與港府仍就發牌一事,對簿公堂,誰勝誰負,仍未知曉。另一邊廂,已故亞視前主席丘德根的兒子丘達昌,早前合組財團申請免費電視牌照。名為永生的財團由丘達昌牽頭,股東包括信德集團(00242)董事總經理何超瓊、富力地產(02777)董事長李思廉及聯想控股子公司弘毅投資。永生已於今年四月十五日向通訊事務管理局遞交本地免費電視節目牌照申請,成立新電視台,未來六年投資三十二億元於硬件及節目製作。

原本已出局的亞視,今次借中金財團殺個回馬槍,葉家寶表示會繼續申請免費牌照。有新鮮血液注入後,亞視有望一改頹勢。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馮應謙認為,新投資者買亞視後,可獲得亞視數碼頻道發射站和製作器材,又表明開台後優先錄用亞視員工,順帶解決本地電視生態問題,可以更理直氣壯地向港府申請免費電視牌照。

此前,港府將免費電視牌照僅發放給少數幾家電台,理由是避免割喉式競爭,這一原則不變的話,免費電視牌照的數量恐不會隨意擴大。亞視重新加入奪牌競爭,對香港電視和初出茅廬的永生財團而言,申請免費牌照之路又多了一個變數,於港視而言,亞視翻生的話,僧多粥少,情況更是不妙。

除了不放棄免費電視牌照,亞視打造傳媒集團的過程中,發展網絡電視是一大趨勢,電視媒體與網絡媒體的較量也將拉開帷幕。在網絡電視領域,香港電視已先一步嘗試,去年十一月,香港電視正式開始在網上營運,已錄製的劇集以Over The Top(OTT)形式在網上免費播放,觀眾可用Android、iOS手機透過HKTV的APP收看電視,也可透過智能電視盒子收看港視節目。

交易還添迷霧

連向來被視以固步自封的無也表示,二○一六年一月將推出全新OTT平台,用機頂盒、手機,駁電視機看電視,收看免費節目,收費節目的月費則在百元以下。內地目前較為成功的網絡電視樂視現每日活躍用戶已達五千萬,六月初已確定來港搶食。樂視亞太區執行總裁莫天翠指,會用三十至六十億於香港市場,包括拍劇,購買電影、劇集版權等等,揚言要扭轉香港人的看電視習慣。莫稱,樂視有兩千套戲供觀眾選,並會根據大數據,統計最受歡迎劇集,對準目標投放資金,由觀眾主導內容。所以,本港電視業除了著眼免費牌照外,實應警惕黃雀在後。

更為弔詭的是,除了通訊局仍未收到亞視股權變動的申請外,亞視原本在週一舉行的賣盤記者會也突然取消,另方面,本刊及內地傳媒均就事件致電中金或神秘富豪司榮彬查證買盤,但無論是中金集團又抑或是司榮彬本人,都未就交易作任何回應,使亞視賣盤到截稿前形同「無料糯米雞」。不過,官網首頁第一條資訊就是中金集團在香港設立了一百億元的清潔能源和一百億元文化傳媒產業股權並購基金,不難看出,該公司已計畫在香港股權投資領域有所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