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8,027.71
    -0.81 (-0.00%)
     
  • 國指

    6,441.16
    +1.34 (+0.02%)
     
  • 上證綜指

    2,963.10
    -35.04 (-1.17%)
     
  • 道指

    39,150.33
    +15.53 (+0.04%)
     
  • 標普 500

    5,464.62
    -8.55 (-0.16%)
     
  • 納指

    17,689.36
    -32.24 (-0.18%)
     
  • Vix指數

    13.75
    +0.55 (+4.17%)
     
  • 富時100

    8,282.48
    +44.76 (+0.54%)
     
  • 紐約期油

    81.06
    +0.33 (+0.41%)
     
  • 金價

    2,339.10
    +7.90 (+0.34%)
     
  • 美元

    7.8071
    +0.0016 (+0.02%)
     
  • 人民幣

    0.9292
    -0.0005 (-0.05%)
     
  • 日圓

    0.0487
    +0.0001 (+0.25%)
     
  • 歐元

    8.3780
    +0.0317 (+0.38%)
     
  • Bitcoin

    61,190.15
    -3,117.46 (-4.85%)
     
  • CMC Crypto 200

    1,261.52
    -48.20 (-3.68%)
     

逆市求救 求變求生|應懷基

疫情後本港經濟未能快速復蘇,市道不振,店舖老闆紛紛求救,坊間經常歸咎北上消費熱潮及本港租金貴。最近灣仔「蝦麵店」老闆用奇招在社交平台求Like集氣,再以Like數跟業主商討減租,最終獲減租5%,為期半年,成為佳話。這種用群眾力量「施壓」減少營商成本的方法,是好是壞,大家自行判斷,但從現實角度去看,減了租其實不等於一天光晒,因為如果其他所有因素不變,即經營模式、工資、貨品/食品/服務質素等依舊,經營者「食老本」無進步、無與時並進,在現今經濟及旅遊模式急速轉變的世代,之後也有可能被市場淘汰。

上述的實話實說可能被認為是潑冷水,但當下的現實是,只想如何可令租金減少,在一個問題上死鑽到底,作用有限,事實上經營者必須全面求變。全球經濟不景,特區政府也財赤,港澳辦主任夏寶龍上月提醒香港要創新求變,不能用老眼光看待新形勢;特首李家超日前表示,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的大變局,香港同樣在經濟轉型期。講來講去,都是最老套但最實際的一句:窮則變,變則通,世界在變,疫情後變化更大,變得更急,加上AI時代如箭在弦,大部份行業也會受到不同程度的衝擊,變是必然亦是必須的。

打工仔的「成本」是時間,做生意的成本則林林總總,以飲食集團大家樂為例,其僱員開支達14億元,屬其最大成本項目,佔整體35%,其次為原材料和包裝成本12億元,佔比30%,佔比第三多的成本是租金及物業折舊,大約10%,即4.6億元。即使做網上生意,沒有實際租金,但在網絡平台營銷,Facebook、IG、YouTube等推廣費用,以至落訂單系統等等,也是一大成本。

廣告

任何行業,在求變的過程中,經營者都要想方設法壓縮工資、租金、網絡營銷費等主要成本,減租當然可減少成本,但經營者必須以同等力度去一併盡力減省其他成本,尤其自己控制範圍之內的事,例如工資方面,自己更多時間親力親為,並以「貴買平用」角度,引入機械代替人手,長遠降低增長極快的勞工成本,都是必須要做的。當成功轉營,生意回升甚至拾級而上,最理想情況,做到其門如市,吸引大量人流光顧甚至成為商場「生招牌」店舖,屆時商場業主務求令你留低續租簽長約,在續租時可能反過來願意提供更多優惠條款也說不定,一切都是看議價能力。

減省成本可令生存機會增加,但最終要轉營成功,關鍵是找到變通之道。灣仔「蝦麵店」老闆除爭取減租外,也有諗計增加生意,現時每日下午4點後,也會推出「盲袋」或「盲枱」套餐,當中包含小食、主食連飲品,老闆指類似神秘的Omakase(廚師發辦),客人不知道套餐內容,方便一些有選擇困難的食客,他強調:「改變不了外在環境,唯有改變心態,做好自己才有轉機。」

變幻原是永恆,經得風浪起跌,有人有幸能留低,亦有人不幸離場。經濟轉型,市道萬變,做生意的、打工的也在求生,坐穩船捱得過的,就是一片新天地。

應懷基

註:專欄作家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

密切留意BossMind動向!立即CLS FB Instagram 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