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6,334.37
    -11.52 (-0.07%)
     
  • 國指

    5,598.16
    -17.64 (-0.31%)
     
  • 上證綜指

    2,969.56
    +3.35 (+0.11%)
     
  • 滬深300

    3,399.46
    +8.18 (+0.24%)
     
  • 美元

    7.8082
    -0.0030 (-0.04%)
     
  • 人民幣

    0.9170
    +0.0021 (+0.23%)
     
  • 道指

    36,247.87
    +130.49 (+0.36%)
     
  • 標普 500

    4,604.37
    +18.78 (+0.41%)
     
  • 納指

    14,403.97
    +63.98 (+0.45%)
     
  • 日圓

    0.0536
    -0.0003 (-0.57%)
     
  • 歐元

    8.4015
    -0.0304 (-0.36%)
     
  • 英鎊

    9.7950
    -0.0380 (-0.39%)
     
  • 紐約期油

    71.26
    +1.92 (+2.77%)
     
  • 金價

    2,020.80
    -25.60 (-1.25%)
     
  • Bitcoin

    44,001.87
    +268.69 (+0.61%)
     
  • CMC Crypto 200

    914.81
    +18.10 (+2.02%)
     

通膨重壓下75基點大概也不夠 華爾街思考升息100基點可能性

【彭博】— 面對四十年來最為嚴峻的通膨,華爾街一些大行正在提高對周三聯儲會可能採取極端行動的押注。

雖然對聯儲會本周加息幅度的普遍預期為50基點,但上周五高於預期的CPI數據促使巴克萊和Jefferies這兩家銀行將升息幅度預期修正至75個基點。

現在,有人暗示加息100基點也不無可能。

「聯儲會試圖抹去外界對他們行動過慢的觀感,」渣打銀行G-10外匯研究全球主管Steven Englander表示, 「6個月前50個基點是一個大數字,而現在75基點看起來是個非常中等的規模,所以聯儲會可能會說:‘看,如果我們想表現自己的決心,那就加100基點吧’」。

Englander表示,聯儲會試圖提高其在通膨方面的公信力,如果被迫要證明現在到了「沃爾克時刻」,聯儲可能會實施更大幅度的加息。沃爾克即前聯儲會主席保羅·沃爾克,他從1979年開始通過一系列歷史性的加息行動來壓制通膨。

Englander預測,周三會議上加息100個基點的可能性為10%,他的基線預測仍然是0.5個百分點 。

與聯儲會會期掛鉤的貨幣互換目前顯示市場預測未來三次政策會議將有一次幅度75基點的加息,而在上周五通膨數據公佈前,該互換合約顯示聯儲會還不能達到三次每次50基點的升息。目前該合約反映周三利率可能升高75基點,意味著加息75基點的概率為28%。投資者認為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將在明年年中升至接近4%的峰值,CPI數據發布前投資者對利率峰值的預測為3.35%。

這引發了一波對短期美國國債的押注。

通膨這個話題變得無法逃避。 「令人驚訝的是,我甚至不記得70年代的情況了,」 Englander回憶道。 「如今,所有人都在談論通膨。」他補充說,疫情和俄烏戰爭幾乎已經從有關經濟的對話中消失了。 「唯一的問題是通膨。」

然而,對於一些經濟學家來說, 聯儲會選擇加息100個基點的可能性仍然很低。 巴克萊經濟學家Jonathan Millar表示,「即使是1%的概率也可能太大方」 ,該行上周五在通膨數據公佈後將加息預測幅度上調至75基點。

Millar表示,鑒於通膨壓力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受到供應衝擊的影響, 聯儲會可能不會採取「扼殺經濟」的做法來阻止通膨。

鮑威爾可能無法兩全其美 被迫在通貨膨脹和經濟衰退之間做選擇

荷蘭合作銀行高級美國策略師Philip Marey說,「他們已經暗示他們會在6月和7月加息50基點,一旦實際偏離這將表明他們感到恐慌」。他預計周三加息幅度將達到50個基點。

Englander說,風險在於如果聯儲會加息幅度過大,可能會導致「經濟突然放緩,那就得調整政策。 看起來更糟糕的是,你似乎不得不降低調門,否則完全有其他猜測出現。所以慢慢的、穩一點通常效果更好。」

原文標題

Wall Street Floats 100 Basis-Point Fed Hike as Inflation Stings

More stories like this are available on bloomberg.com

©2022 Bloomberg 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