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將收市,收市時間:3 小時 42 分鐘
  • 恒指

    17,721.01
    -368.92 (-2.04%)
     
  • 國指

    6,334.35
    -142.89 (-2.21%)
     
  • 上證綜指

    2,957.39
    -15.13 (-0.51%)
     
  • 滬深300

    3,465.98
    -14.29 (-0.41%)
     
  • 美元

    7.8071
    -0.0019 (-0.02%)
     
  • 人民幣

    0.9305
    +0.0005 (+0.05%)
     
  • 道指

    39,127.80
    +15.64 (+0.04%)
     
  • 標普 500

    5,477.90
    +8.60 (+0.16%)
     
  • 納指

    17,805.16
    +87.50 (+0.49%)
     
  • 日圓

    0.0484
    +0.0001 (+0.25%)
     
  • 歐元

    8.3494
    +0.0111 (+0.13%)
     
  • 英鎊

    9.8610
    +0.0050 (+0.05%)
     
  • 紐約期油

    80.67
    -0.23 (-0.28%)
     
  • 金價

    2,310.50
    -2.70 (-0.12%)
     
  • Bitcoin

    61,116.56
    -645.79 (-1.05%)
     
  • CMC Crypto 200

    1,268.79
    -14.99 (-1.17%)
     

金仔情報室|歷史巨人倒下 如何評價戈爾巴喬夫

戈爾巴喬夫(Mikhail Gorbachev)昨晚辭世,享年91歲。中外訃聞離不開四個字:毀譽由人,功過得失孰輕孰重,視乎閣下的政治取向和世界觀。

頌其功者必褒揚他思想開明,1985年擔任蘇聯最高領導人後推動政治開放(glasnost)和經濟改革(perestroika) 兩大政策支柱。外交上積極與美國裁減核彈頭、也允許加盟共和國自主,變相促成柏林圍牆倒下和結束冷戰,為歐洲和世界換來翹首以待的和平。

咎其過者則著眼於他推動的改革開放徹底失敗,蘇聯國力迅速下降,最後無奈解體。共產黨下台後的俄羅斯陷入經濟困境,直至1999年普京上台才扭轉劣勢。這名新沙皇曾評論蘇聯瓦解是20世紀的大悲劇,若他有能力的話一定會阻止,於是一心重建帝俄光輝,乃至今年不惜入侵烏克蘭,但這是後話了。

當年的改革開放為甚麼失敗?最主要問題莫過於蘇聯積習難返,戈氏上任時蘇聯計劃經濟已經運行70年了,國家經濟停滯不前,但礙於制度僵化而不能開放市場,官僚機構拒絕合作而國內精英也沒有團結起來支持改革。

加上1980年代油價因全球經濟需求下降而暴跌,1986年曾跌至10美元以下,嚴重打擊依賴能源出口的蘇聯經濟。同年4月26日更發生震驚世界的切爾諾貝爾核災難,可謂雪上加霜。

與此同時,蘇聯還要應付1979年開打的阿富汗戰爭,泥足深陷,改革求變迫在眉睫,而光是重劃經濟已經行不通,必須在政治上清除保守勢力才有轉機。

這也回答了有論述認為戈爾巴喬夫同時推行經濟與政治改革是過於急進,應該先經濟後政治。蘇聯到了戈氏一任已經無法以共產主義理想或個人魅力如列寧史太林去維持聯邦統一,經濟增長關係到政權的合法性,兩者互為表裡不能分割。

廣告

另一個問題就是戈爾巴喬夫需為俄羅斯90年代的經濟蕭條負上多大責任?蘇聯一夜之間瓦解使權力分配極其混亂,既有1990年新設立的總統府,又有蘇聯舊體制的人民代表大會,兩者互不協調,政府內部也是山頭林立,因此政府架構先天制肘重重,經濟改革變得寸步維艱。

更大的問題是繼任人葉利欽(Boris Yeltsin)並非具真誠民主理念的政治家(畢竟他前半生都是服務蘇聯),解體後推行的選舉都徒具形式而缺乏民主內涵,雖然是差額選舉、定期由民眾選出總統、議會和地區首長,但政府非由議會任命,總統無需向議會問責,政策常以總統令方式發布,權力欠缺有效制衡。

是以葉利欽可隻手遮天操縱選舉,打壓異見政黨、利用電視台為自己助選(如1996年他爭取連任時,電視台老闆便是他的助選團成員),成為日後普京濫權的先例。

經濟方面,蘇聯解體後俄羅斯推行工業私有化,說穿了就是一赤裸裸瓜分國家資產,把石油、天然氣、礦產等肥缺集中在小數寡頭手上。這場1992-95年的私有化運動可算波瀾壯闊,俄羅斯由共產主義國家搖身一變成為世界擁有最多億萬富翁的前列分子,不少人透過跟葉利欽及其管治精英的親密關係一夜暴富,是典型的裙帶資本主義。

但一般民眾卻嚐不到政體變天後的甜頭,部分工業開放給國際競爭,本土產業受壓,GDP自1991年到1997年下跌了40%。通脹驚人,曾在1992年高見2500%,民眾財富一夜消失,人民叫苦連天。直到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盧布貶值,出口重拾競爭力,這場經濟”休克治療”才得以喘定。

由此可見,戈爾巴喬夫固然因蘇聯解體帶來經濟動盪,但很多混亂政策都是葉利欽推行,不能對戈氏過於苛責。

當然,我們總能怪責他對改革方向毫無頭緒,理念不清,招致失敗,有些人甚至批評他戀棧權力,應該親手解散蘇聯推動民主選舉就可免於軟禁云云。但這都是後見之明,甚至一廂情願。

戈爾巴喬夫的可貴處,是他敢於力挽狂瀾,嘗試改變。正如他自己承認,如果不改革,單憑軍隊、特務、宣傳機器管治,他其實可以多做十年八載總書記,但他沒這樣做,選擇正視國家問題。

而縱使失敗也沒為自己的前途發難。歷史上很多帝國墜毀時可以很血腥、生靈塗炭,甚至永不翻身,但他卻選擇接受命運的安排,默然推出歷史舞台。

單是這兩點已是非凡之舉,配得上歷史巨人甚至偉人。

雖然他黯然退出歷史,但相信歷史將來一定對他不薄。

祝願安息。

金仔情報室fb page

註:專欄作家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


密切留意BossMind動向!立即CLS

FB Instagram Youtube

Powered by Mercu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