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將收市,收市時間:4 小時 51 分鐘
  • 恒指

    18,059.49
    +117.71 (+0.66%)
     
  • 國指

    6,422.66
    +48.00 (+0.75%)
     
  • 上證綜指

    3,018.27
    -14.36 (-0.47%)
     
  • 滬深300

    3,536.74
    -4.79 (-0.14%)
     
  • 美元

    7.8097
    -0.0007 (-0.01%)
     
  • 人民幣

    0.9285
    +0.0001 (+0.01%)
     
  • 道指

    38,589.16
    -57.94 (-0.15%)
     
  • 標普 500

    5,431.60
    -2.14 (-0.04%)
     
  • 納指

    17,688.88
    +21.28 (+0.12%)
     
  • 日圓

    0.0494
    -0.0000 (-0.08%)
     
  • 歐元

    8.3586
    -0.0025 (-0.03%)
     
  • 英鎊

    9.9010
    -0.0050 (-0.05%)
     
  • 紐約期油

    78.20
    -0.25 (-0.32%)
     
  • 金價

    2,337.90
    -11.20 (-0.48%)
     
  • Bitcoin

    66,372.26
    +279.56 (+0.42%)
     
  • CMC Crypto 200

    1,406.82
    -11.05 (-0.78%)
     

〈金管會備詢〉黃天牧:ETF冠上「高股息」恐誤導 配息率與定存對比不恰當

金管會主委黃天牧今 (18) 日赴立院財委會業務報告,並備質詢,對於台股 ETF 出現狂熱現象,他表示,投資人確實會有一種「錯失恐懼」的心態,擔心來不及「上車」,任何金融商品都有可能發生,並認為 ETF 名稱使用「高股息」恐有誤導疑慮,若投信業者將配息率拿來與定存利率做對比,亦相當不適當。

黃天牧會前受訪時指出,從過去對投信業者的金融監理上或收到投資人的檢舉來看,我們最關心兩件事,首先,投信公司有沒有在整個銷售過程中,充分揭露 ETF 相關商品所有的資訊,包括風險、配息等細部資訊,是否都讓投資人充分了解。

第二,投信公司無論是自己跟網紅合作或透過行銷公司跟網紅置入性行銷,過程中有沒有對投資人提供跟實際商品一致的資訊,因為這會影響到投資人的決策。

對於近來掀起高股息 ETF 狂熱,央行總裁楊金龍於立法院備詢時表示,擔心出現羊群效應,對此,黃天牧直言,這幾年投資人都會有一種 fear of missing out (錯失恐懼症) 心態,擔心趕不上這班船,羊群效應是任何熱賣的金融商品都可能產生的行為,重點在於投信公司充分揭露完整的商品資訊,以及投資人接收到的資訊是否有誤差。

黃天牧指出,根據統計,目前 48 檔台股 ETF 規模超過 1.5 兆元,其持有股票市值占全市場股票市值僅約 2.38%,若加計主動式台股基金 5000 多億元,占台股市值 (近 63 兆元) 約 3%,因此,占比看起來仍不大。

廣告

黃天牧說,金管會持續開拓不同的投資管道,但是每一項商品都有不同的風險屬性,投資人必須評估自己的風險屬性及承擔能力,基金銷售也應落實 KYP 及 KYC,黃天牧重申,會持續關注 ETF 的市場發展。

金管會目前規劃的強化管理措施有三,一、強化投信事業與網紅合作的管理措施;二、督導周邊單位針對 ETF 交易確實執行風險評估及掌控風險;三、強化 ETF 相關檢查。

立委吳秉叡問及近來 ETF 熱銷的原因,黃天牧說明,主要因投信業者知道國人喜歡配息題材,尤其是月配息,藉此吸引投資人,中間還有透過一些行銷手法,從檢查來看,與公會規範確實有差異,國人也不見得瞭解其購買的 ETF 性質,有些績效是過去的,未必能代表未來。

吳秉叡直言,部分台股 ETF 名稱上使用「高股息」,有誤導國人的疑慮,對此,黃天牧表示深有同感,像是過往有將儲蓄型保單與定存利率做對比,投信亦將配息率與定存做比較,直言此舉「非常不當」。吳秉叡進一步指出,「高股息」有一定的評價,若將它拿來當成宣傳的手法,不清楚的人就會以為它獲利都很好。

對於 ETF 發行量太大、投資成分股太集中,一窩蜂買進是否會造成超漲、超跌的壓力?黃天牧說,目前台股 ETF 共有 48 檔,成分股涵蓋 402 檔上市櫃公司,範圍相當廣,每一檔 ETF 持有個股普遍也設有上限,不過,金管會也不會因此這樣就不會去注意,有請周邊單位要建立市場面的監管機制。

更多鉅亨報導
金管會三管齊下強化管理 盯上投信網紅置入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