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7,718.61
    +2.14 (+0.01%)
     
  • 國指

    6,331.86
    +7.81 (+0.12%)
     
  • 上證綜指

    2,967.40
    +21.55 (+0.73%)
     
  • 滬深300

    3,461.66
    +7.54 (+0.22%)
     
  • 美元

    7.8085
    -0.0003 (-0.00%)
     
  • 人民幣

    0.9295
    -0.0008 (-0.09%)
     
  • 道指

    39,164.06
    +36.26 (+0.09%)
     
  • 標普 500

    5,482.87
    +4.97 (+0.09%)
     
  • 納指

    17,858.68
    +53.53 (+0.30%)
     
  • 日圓

    0.0483
    -0.0000 (-0.08%)
     
  • 歐元

    8.3521
    -0.0057 (-0.07%)
     
  • 英鎊

    9.8650
    -0.0040 (-0.04%)
     
  • 紐約期油

    82.33
    +0.59 (+0.72%)
     
  • 金價

    2,339.60
    +3.00 (+0.13%)
     
  • Bitcoin

    61,394.89
    +613.33 (+1.01%)
     
  • CMC Crypto 200

    1,277.66
    -6.16 (-0.48%)
     

電商股中期業績比較 拼多多為何贏阿里、京東?

電商股中期業績比較 拼多多為何贏阿里、京東?

隨著8月結束,內地主要電商股已經公布中期業績,是時候比較阿里巴巴—SW(9988.HK)、京東集團—SW(9618.HK)及拼多多(NASDAQ:PDD)最新業績表現。當中以拼多多增長最佳,京東集團次之,表現最差仍是阿里巴巴,箇中原因將會在下文剖析。

拼多多表現最出色

分析三大電商前,必要匯報其中期業績表現。翻閱三大電商業績報告,阿里巴巴及拼多多已經不提活躍用戶,而京東截至6月底的過去12個月活躍用戶為5.808億人,按年增長9.2%。

最新季度營業額方面,阿里巴巴原地踏步,京東按年上升5.4%,拼多多按年上升36%。而該季度拼多營業額313.9億元人民幣,更是創歷史新高。

季度純利方面,阿里巴巴按年跌53%,京東按升4.5倍,拼多多按年升2.7倍。

消費降級發揮作用

阿里巴巴季度業績不理想,不是甚麼大新聞,早在預期之中。阿里巴巴作為以發達城市為主要市場的電商平台,其當次一定較拼多多為高。在如此經濟環境下,阿里巴巴受到消費降級壓力較大,在阿里開業的商戶又何來額外資源進行付款營銷?這解釋到為何阿里巴巴營業額原地踏步的原因。

其實,京東也是以發達城市為主要市場的電商平台。其模式是先向供應商採購再向消費者出售的1P模式,但我們從其季度商品銷售收入僅升2.8%,其實都是反映消費降壓的壓力。

拼多多增長空間較大

相反,拼多多主攻下線城市,理論上受惠這次消費降級。如果再仔細拆解拼多多的營業額增長來源,其交易服務收入按年增長107%,投資者可以聯想到消費者光顧頻率增加,為受惠消費降級的證據。而拼多多的在線營銷活動收入按年上升39%,管理層視之為消費復甦帶動營銷活動增加。

無論如何,拼多多季度表現較阿里及京東更佳,在第二季經濟較惡劣情況下,拼多多仍有辦法推動增長,顯示規模較細、主攻消費降級的電商仍有增長空間。投資價值亦以拼多多勝一籌。

作者:Steven Cheung

更多內容:

港股市差吼十厘息內銀

歐洲通脹失控 英國會否如鐵娘子時期大幅加息?

三隻增派息兼息率逾7厘的高息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