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7,941.78
    -170.85 (-0.94%)
     
  • 國指

    6,374.66
    -47.15 (-0.73%)
     
  • 上證綜指

    3,032.63
    +3.71 (+0.12%)
     
  • 滬深300

    3,541.53
    +15.40 (+0.44%)
     
  • 美元

    7.8106
    +0.0007 (+0.01%)
     
  • 人民幣

    0.9284
    +0.0004 (+0.04%)
     
  • 道指

    38,589.16
    -57.94 (-0.15%)
     
  • 標普 500

    5,431.60
    -2.14 (-0.04%)
     
  • 納指

    17,688.88
    +21.32 (+0.12%)
     
  • 日圓

    0.0494
    -0.0001 (-0.22%)
     
  • 歐元

    8.3555
    -0.0313 (-0.37%)
     
  • 英鎊

    9.9060
    -0.0600 (-0.60%)
     
  • 紐約期油

    78.49
    -0.13 (-0.17%)
     
  • 金價

    2,348.40
    +30.40 (+1.31%)
     
  • Bitcoin

    66,165.70
    -52.60 (-0.08%)
     
  • CMC Crypto 200

    1,374.44
    -43.44 (-3.06%)
     

首批超長期特別國債上市後頻繁停牌 官媒提示理性投資為狂熱行情降溫

【彭博】-- 中國首批30年期超長期特別國債周三上市交易,在滬深交易所因漲勢迅猛頻繁觸發臨時停牌,周四早盤在深交所價格急挫後又遭臨停。主流官媒接連發聲,提示超長期特別國債投資有風險。

證券時報頭版文章強調,隨著後續特別國債供應量增大,價格波動風險不容忽視。中國證券報引述業內人士也指出,在市場利率未發生明顯變化的情況下,超長期特別國債在二級市場的價格漲幅並不常見,且成交量較少,投資者還需理性對待。

一直以來滬深交易所的國債競價交易因規模小、流動性差,較容易被少量資金影響,個人投資者在其中相對參與較多,而在機構投資者主導的銀行間市場上,這只30年特別國債上市以來交投基本平穩。

「對於大多數不以持有到期而以交易獲利為目的的個人投資者來說,需要充分認識到持有超長期特別國債有風險且風險自擔。」證券時報報導稱。

東方匯理銀行駐香港的研究主管治曉佳也表示,個人投資者對固定收益類產品市價波動容忍程度相對較低,考慮到超長期特別國債存續期風險,投資者將提高警惕。

今年以來經濟復甦乏力疊加資產荒下配置需求強勁,債牛行情頻現,長端國債一度領漲,30年期國債殖利率曾在近20年來低位附近徘徊。股市連三年下挫背景下,個人投資者也急於尋求收益更穩健的存款替代品,除了周三對超長債的狂熱買進,本周一在商業銀行櫃台開售的首批超長期30年國債在部分網點亦開賣即售罄。

「中國居民‘存款搬家’的情況預計短到中期內將持續,如果央行後續下調政策性利率,銀行存款利率也會繼續下降,國債是具有安全性且殖利率相對高的選擇。」ING首席中國經濟學家Lynn Song表示。

廣告

周五,財政部將發行第二批超長期特別國債,該20年期品種規模為400億元人民幣,市場關注一級市場招標情況。

2002年起,中國央行已經出台櫃台債券相關規定並逐步擴大券種範圍,目前有30家商業銀行開辦了櫃台債券業務。為拓寬居民投資渠道,推動多層次債券市場發展,今年2月起,中國央行、財政部數次發文,支持債券櫃台交易。

不過ING的Lynn Song表示,現階段散戶直接通過櫃台參與債券投資業務依然規模很小,預計短期內趨勢也難改變。

中國的境內債主要是由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持有。彭博根據中國央行數據進行計算,截至3月末,商業銀行櫃台債券托管餘額634.6億元,僅占全部債券托管餘額的0.04%。

--聯合報導 Wenjin Lv.

More stories like this are available on bloomberg.com

©2024 Bloomberg 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