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7,718.61
    +2.14 (+0.01%)
     
  • 國指

    6,331.86
    +7.81 (+0.12%)
     
  • 上證綜指

    2,967.40
    +21.55 (+0.73%)
     
  • 滬深300

    3,461.66
    +7.54 (+0.22%)
     
  • 美元

    7.8090
    +0.0002 (+0.00%)
     
  • 人民幣

    0.9297
    -0.0006 (-0.06%)
     
  • 道指

    39,164.06
    +36.26 (+0.09%)
     
  • 標普 500

    5,482.87
    +4.97 (+0.09%)
     
  • 納指

    17,858.68
    +53.53 (+0.30%)
     
  • 日圓

    0.0483
    0.0000 (0.00%)
     
  • 歐元

    8.3527
    -0.0051 (-0.06%)
     
  • 英鎊

    9.8700
    +0.0010 (+0.01%)
     
  • 紐約期油

    82.66
    +0.92 (+1.13%)
     
  • 金價

    2,337.70
    +1.10 (+0.05%)
     
  • Bitcoin

    61,370.47
    +418.70 (+0.69%)
     
  • CMC Crypto 200

    1,279.52
    -4.30 (-0.34%)
     

[MLIV調查] 是買美債還是買歐債?調查結果顯示投資者更看好美債

【彭博】-- 一項投資者調查顯示,歐洲的抗通膨之旅將拖延良久,進而會削弱歐債今年的吸引力。

最新MLIV Pulse調查結果顯示,201名受訪投資者中逾三分之一預計,歐洲央行的主要利率會再上調1.5個百分點,於3.5%見頂。另有15%認為它會達到4%或更高的水平,也就是將創下紀錄。這有助於理解為何受訪者堅信今年歐元區債券的表現將遜於美國國債。

瑞銀集團利率策略師Rohan Khanna表示,聯儲會「似乎比歐洲央行更接近於結束本輪周期」,而且歐元區利率峰值也存在「更大的不確定性」。考慮到聯儲會今年晚些時候有可能降息以及歐洲政府的債券供應洪潮,押注美國國債跑贏德國國債是其首選交易策略之一。

與央行會議掛鉤的互換合約顯示,市場對歐洲央行峰值利率的預期近日有所下滑,回落到3.5%以下,見頂時間預計在7月份。本次調查中,過半受訪者認為利率至少要到第三季度才會見頂。

決策者的警告聲也不絕於耳:最新警告來自於歐洲央行管理委員會成員Olli Rehn和Pablo Hernandez de Cos,他們說未來仍將「大幅」加息。

他們的關注重點是剔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歐元區核心通膨指標。12月核心通膨率升至了5.2%的歷史新高,儘管整體通膨率回落至9.2%。

與此同時,美國通膨放緩強化了聯儲會即將放慢加息步伐的預期。市場現在偏向於預計聯儲會2月份加息25個基點,這將是近一年來的最小幅度。隨著全球經濟低迷促使投資者轉向避險資產,Jupiter Asset Management預計,10年期美國國債殖利率最低會跌至2%,而目前約為3.40%。

廣告

升爆風險

對於歐洲央行會進一步大幅緊縮的預期有助於理解MLIV調查所得的另一個結果:約72%的投資者認為央行很可能或有可能不得不動用傳導保護工具(Transmission Protection Instrument, TPI),一種用於緩解融資壓力的債券購買工具。

這一結果與歐洲央行官員的言論形成鮮明對比。歐洲央行官員曾表示,他們希望不會用到TPI,希望它的存在本身就足以避免該地區風險較高的主權債券遭到無端拋售。

「我認為,如果考慮到加息和即將到來的大量供應,那麼動用TPI的可能性不小,」PGIM Fixed Income聯席首席投資官Greg Peters表示,「他們承受不起義大利利差升爆的後果。」

法國興業銀行策略師認為,歐洲央行保持強硬立場可能會破壞德國國債今年以來的漲勢,推動其10年期殖利率本季度從當前的2.2%左右升至近3%。因此,與歐元區債券相比,超過四分之三的受訪者今年更看好美國國債。

雖然歐洲的整體通膨問題可能很棘手,但至少它正在下降中。由於天氣相對暖和,天然氣價格隨著消耗量下降、庫存反常之高而下挫。這讓超過60%的MLIV調查受訪者認為,現在,歐洲2023年可以免遭能源危機。

經濟前景的改善是如此之大,以至於高盛集團的經濟學家不再預測2023年歐元區會陷入衰退。他們目前預計,歐元區本地生產毛額今年將成長0.6%,而不是此前預測的下滑0.1%。

此外,中國放棄新冠清零政策這一重大轉變料將提振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對歐洲商品的需求。基本不出意料的是,受訪者認為,歐洲的奢侈品和其他可選消費品類股是最大受益者,其次是出行和旅遊業。

以美元計,歐洲股市第四季度跑贏美國股市的幅度為史上最大,這種明顯優勢到了2023年仍在延續。相對估值便宜是原因之一。斯托克歐洲600指數的12個月遠期本益比為12倍多,而標普500指數的約為17倍。美國股票的溢價歷來很高。

中國的重新開放也是一個積極因素。約三分之一的受訪者表示,最大受益者會是奢侈品和其他可選消費品板塊,另有23%的受訪者認為是旅遊和出行板塊。歐洲是LVMH和古馳品牌所有者開雲等奢侈品巨頭的所在地。MSCI歐洲紡織服裝和奢侈品指數今年以來的漲幅為斯托克歐洲600指數的兩倍。奢侈品股價水平高於分析師目標價。

儘管美股和美債1月份迄今都表現不俗,但多數專業和散戶投資者認為,債券投資者下個月的回報率會更高。道富高級多資產策略師Marija Veitmane表示,股票的長期前景也看起來很艱難。

「美國經濟目前的狀況相當強勁,這正在造成通膨壓力,」她在周五接受彭博電視採訪時表示。「聯儲會將不得不在更長時間內保持相當激進的態度,而不會降息,這意味著之後會出現更嚴重的衰退。在那種情況下,跟股票相比,你會更青睞債券。」

(更多市場分析,請參閱MLIV博客。往期調查,請參閱NI MLIVPULSE)

原文標題Treasuries to Leave Europe’s Bonds in the Dust: MLIV Pulse

--聯合報導 Simon White、Heather Burke、Alicia Diaz.

More stories like this are available on bloomberg.com

©2023 Bloomberg 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