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8,963.68
    +425.87 (+2.30%)
     
  • 國指

    6,718.86
    +158.19 (+2.41%)
     
  • 上證綜指

    3,154.55
    +0.23 (+0.01%)
     
  • 滬深300

    3,666.28
    +1.72 (+0.05%)
     
  • 美元

    7.8130
    -0.0008 (-0.01%)
     
  • 人民幣

    0.9243
    +0.0009 (+0.10%)
     
  • 道指

    39,512.84
    +125.08 (+0.32%)
     
  • 標普 500

    5,222.68
    +8.60 (+0.16%)
     
  • 納指

    16,340.87
    -5.40 (-0.03%)
     
  • 日圓

    0.0499
    -0.0001 (-0.18%)
     
  • 歐元

    8.4154
    -0.0083 (-0.10%)
     
  • 英鎊

    9.7820
    -0.0020 (-0.02%)
     
  • 紐約期油

    78.20
    -1.06 (-1.34%)
     
  • 金價

    2,366.90
    +26.60 (+1.14%)
     
  • Bitcoin

    60,811.02
    -2,035.63 (-3.24%)
     
  • CMC Crypto 200

    1,261.48
    -96.53 (-7.11%)
     

【見人見智】任志剛︰年輕人到2047最艱難

【見人見智】任志剛︰年輕人到2047最艱難

任志剛效力政府28年,由統計主任到金融管理局總裁,再到現時在瑞銀集團當非執行董事,職途一帆風順,他笑言自己比現在年輕人「好彩」,「出社會工作的時候,正係香港經濟起飛,無往而不利,我都未去過搵過工。」自在金管局退下來後,甚少出席公開場合對談,藉港台節目《大學問》機會,任總和年輕人由香港談到內地,由個人談到社會,這位前財金高官有問必答,思路清晰,完全感覺不到他已屆退休之齡。

香港篇 地產商寡頭壟斷 上車難

有現場觀眾問香港是否已出現資產泡沫?任志剛覺得未爆的根本就不算是泡沫,樓市價格是反映了供求,「其實香港的樓市幾麻煩,如果你要我承擔這個責任,我也不知道可以做些甚麼(去穩定價格)。」

他覺得樓市政策是十分複雜,如只處理700萬人的供求,那就容易處理得多,但現在香港樓市不單止是700萬人的市,「而家就算係只有十幾億(中國)人的十萬分之一希望在香港置業,你都唔得掂。」香港現行的政策,令非香港居民買樓較困難,雖然現時內地資金來港步伐較慢,但可看到過往需求是強勁。他歎香港樓市的問題還是很難處理。

談到現在地產市場,任志剛就指,在供應方面只有幾個地產商,「有寡頭壟斷既情況出現」;在需求方面,市民沒有團結去發聲,難以爭取利益,現在的情況是「價錢係咁,有錢咪買,冇錢咪冇辦法」,整個市場利益傾斜去供應方面。

年輕人短視受寵

不少年輕人歎上車難,任志剛亦認同在香港上車是一個好大課題,地產商在香港或某一個地方政治影響力大,政府在推行政策時左右為難,不敢影響這群人的利益,他直言要「解決呢個問題係難」。

廣告

而另一個憂慮是香港將來政治會變得如何。「而家十幾廿歲的同學,2047年就50歲,要照顧上下代,正正是最艱難、膊頭最重的時候,若果那時(2047年)有個好大轉變會點呢?」但他認為現在的年輕人較短視,習慣父母的寵愛,只懂享受,找不到方法持續下去。任志剛指現在20歲的同學未必會考慮到2047年的問題,或者只關心畢業後工作能否夠去一年兩次日本旅行。

年輕人另一關注的問題是,向上流的機會比上代減少,對前景感到悲觀。任志剛於1971年加入政府當統計主任,22年後任金管局總裁,他自言比現今年輕人「好彩好多」,任志剛在四十年代出世,正是人口金字塔凹入去的時候,出生率少代表競爭少,「出來社會工作的時候,正係香港經濟起飛的時候,無往而不利,我都未去搵過工」,引得全場譁然。他續指,但現在情況不一樣,金字塔處於凸出來的位置,加上從內地來厲害的競爭,「當時無競爭,所以我算好好彩。」

他勉勵年輕人,只要做事態度認真,認清自己方向和目標,一心一意去做,和別人工作時予人態度認真的印象,別人自然會相信你的實力。

金融中心港被邊緣

隨着上海等中國城市經濟發展蓬勃,香港亞太區金融中心地位似乎被動搖,任志剛覺得上海漸漸威脅到香港的地位,原因是香港一直扮演中間人的角色,「既然兩邊(內地)可以自己搞,中間人角色逐漸被邊緣化。」但若談到中國境內最好國際金融中心,任志剛認為香港穩守龍頭,優勢仍在,因內地有外幣管制,內地和外國資金未能自由流動,需靠深港通、滬港通等途徑流出國內。

任志剛稱,香港不穩定的政治環境令在北京的決策者感到憂慮,「(香港)靠唔靠得住㗎?若突然間佔中咁點呀,可以樣樣停晒喎」,中央政府會擔心香港「靠唔住」,做兩手準備,另建立金融中心。

近幾年,香港對內地金融市場態度卑躬屈膝,任志剛就說合作是雙贏,在從香港利益的基礎下出發,亦有從國家利益出發,他希望無論是香港財經界也好、年輕人也好,要認定自己角色,「我(香港人)唔係乞你(內地),我係做得好,你應該要用我,如果我唔乖,咁就另計啦。」

內地篇人幣自由兌換 難防炒賣

任志剛覺得現時國際貨幣體系出現了大問題, 現時外滙市場的交投量,95%屬炒賣,僅5%反映實體經濟活動。「我自己對這95%有好大意見,若能夠幫到人民幣價格發現,我就無意見,但係卻帶來好大的波動性,而波動性是會令個別經濟或金融體系瓦解,就好似1997年當時亞洲一樣。」

任志剛稱,曾經寫過文章給內地,認為人民幣可兌換就好,但不應開放自由兌換,因為若自由兌換就會有炒賣情況出現,「寧願可兌換,在資本經常項目,填張表,然後批准,留底資料以便監察。如果你話要拎人民幣買A股,好容易批你,但你3個月內唔行動,就會調走你的人民幣。」

他指,人民幣應朝貿易結算這個方向進發,跟某個地方交易,如跟巴西出入口時,不需經美元直接以人民幣結算,這樣貨幣功能才能真正在國際交易上扮演到媒介的角色,市場才會反映到價值。任志剛覺得現時交易太依靠「霸權貨幣」美元,所有交易以美國利益出發,「人民幣需推進到可在國際交易的貨幣,需做到不用美元不會受太大影響。」

任志剛並不認為人民幣國際化失敗,反倒他覺得現在人民幣在國際流通量愈來愈大,發展不俗,但需要多點時間留意未來發展。

一帶一路商機無限

問到一帶一路如何幫助香港,任志剛指,一帶一路內隱藏商機。第一,一帶一路國家金融發展落後,「可能多人放多錢在床下底」,而不是已經融通到發展基建、設施投資的人手上;第二,大多數一帶一路的國家,怕自己貨幣被炒高,所以資本項目仍有管制,貨幣項目不能自由兌換,「中國錢點樣去哈薩克斯坦、印度儲蓄點去馬來西亞呢?會有阻力。」

一帶一路這個構思是由中國內地牽頭,連接到很多國家,找到很多基礎設施項目,「一投資經濟會活起」,而另一方面,可以從這些國家集資,「拎到錢出黎」,對國家發展經濟好。環觀多個城市,任志剛認為香港最能夠扮演好集資這個角色,「我地已經有呢個平台,如果(一帶一路國家)一群經濟設施需要錢,包裝好後,來香港發債又好、上市又好,就會有市場。」

能夠做到融資集資當然最好,但一帶一路沿線不少國家清廉度排名較後、政局不穩等,意味投資風險相當大,令人質疑執行上的可能性。任志剛覺得貪污、政變等「會在個別項目會發生,甚至好大可能會發生」,但他認為困難是需要解決,要在合作框架下訂定國際標準,譬如管治某個項目方面、會計準則方面等,要符合標準,才可發債上市,同時有助於提升管治水平。「要有最低標準遵守,才可以利用中介平台,(貪污情況)會有改善。」

98教訓市場失效

以前當金管局總裁困難些還是現時在投行的工作困難些?任志剛笑言總裁工作有難有易,易就是「明知呢樣做唔到咪鬼做」,但這個做法不符合自己性格;難就是難在現在的政治氣候較以前複雜。

任志剛最為人津津樂道是1998年入市「打大鱷」,他重提當時無論失敗與否都會人頭落地,「心口有個勇字,人頭落地咪落地。」他覺得,市場要符合大眾利益,而不是讓炒家操縱,「市場失效我係有責任去撥亂反正。」

他指,從1998年得到教訓,學懂不可以完全相信市場,「學鄧小平講:要實是求是」,沒有十全十美的市場,而且市場是會失效,但不代表一定入市要干預市場,政策訂定者要了解,若市場失效到不符合大眾利益,先要去干預。

管人被管心態一樣

由監管別人的金管局最高話事人, 變成被監管的瑞銀非執行董事,任志剛說雖角色變了,但心態無變,作為金融中介機構,責任清晰,「金融係資金融通,是將手上有錢人的錢,帶到去手上無錢,即做生意、投資、按揭的人手上。」中介機構應做好中間人的角色,無錢人同有錢人的風險狀況胃口不同,要照顧好兩邊的需求。

任志剛指現時在瑞銀做非執董,要對股東負責,他自己感到有責任要去做好這份工作,若中介機構從中得到大筆利益,「左右兩邊人都幾慘」。他直指中介人不應該炒炒賣賣,這種行為是「係有概念上問題存在,係一個文化問題。」作為非執董,要幫公司作可持續的事,同時要守住幫經濟資金融通的信念。

任志剛在任金管局總裁時,有全球年薪最高「央行行長」之稱,連金管局的見習行政人員也有4萬元月薪,他笑言︰「管人的人工,同被管的人人工,唔好差得太遠。」他相信在其位的人有專業知識,才可以勝任工作,「被監管的人只係睇住個熒幕炒賣,監管的人唔知佢(被監管的人)做緊咩點管呀。」他又指外面的金融機構可能比金管局高4倍人工,若付不起錢,難以留得住人才。

撰文︰鄒潔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