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7,651.15
    +366.61 (+2.12%)
     
  • 國指

    6,269.76
    +149.39 (+2.44%)
     
  • 上證綜指

    3,088.64
    +35.74 (+1.17%)
     
  • 滬深300

    3,584.27
    +53.99 (+1.53%)
     
  • 美元

    7.8281
    +0.0003 (+0.00%)
     
  • 人民幣

    0.9251
    +0.0008 (+0.09%)
     
  • 道指

    38,239.66
    +153.86 (+0.40%)
     
  • 標普 500

    5,099.96
    +51.54 (+1.02%)
     
  • 納指

    15,927.90
    +316.14 (+2.03%)
     
  • 日圓

    0.0492
    -0.0009 (-1.74%)
     
  • 歐元

    8.3707
    -0.0275 (-0.33%)
     
  • 英鎊

    9.7780
    -0.0140 (-0.14%)
     
  • 紐約期油

    83.66
    +0.09 (+0.11%)
     
  • 金價

    2,349.60
    +7.10 (+0.30%)
     
  • Bitcoin

    63,927.98
    -728.48 (-1.13%)
     
  • CMC Crypto 200

    1,383.71
    -12.82 (-0.92%)
     

美國太空總署想用成本均攤方式登陸火星

冷戰期間,為了在航天競賽上擊敗蘇聯,美國太空總署(NASA)在要多少錢有多少錢的情況下,把航天員送上了月球。但NASA現在想完成登陸火星的目標,事情就沒那麼簡單了。對於登陸火星總共要花多少錢的問題,NASA的官員一直支吾其詞,但分析師估計,這筆開銷金額將在一千億到一萬億美元之間,或許還會超過一萬億美元。

看來,想登上這個紅色星球,美國免不了得向它那些有能力從事太空旅行的友人求助才行。1130日,NASA官員與來自歐洲航天局(European Space AgencyESA)以及空中巴士(Airbus)的航天官員在俄亥俄州桑達司基的李子溪(Plum BrookNASA研究站集會,為獵戶座(Orion )計劃標誌了一個重要的里程碑。根據獵戶座計劃,NASA要將人送上月球以外的星球。

與會者在會中見證了出廠的第一個服務艙。這個服務艙將負責為獵戶座飛船的航天員提供動力、電能、空氣與飲用水。想登陸火星,國際合作與成本均攤將是計劃成敗的關鍵,獵戶座服務艙就是一個範例。服務艙由歐洲的空中巴士集團(Airbus Group)承建,4.7億美元以上的製造成本由歐洲航天局負擔。在今後一年中,NASA將進行多項結構測試,為2018年年中第一次環繞月球的飛行做準備。這次環月之旅,也將是NASA史上最大型火箭太空發射系統(Space Launch System SLS)的第一次全面測試。根據NASA的登陸火星計劃,從2023年起,每年都要進行一次載人飛行任務。如果計劃進展順利,戴著美國國旗(很可能還有其他幾個國家的國旗)的宇航員將於2040年飛往火星。

在阿波羅(Apollo)計劃的那個年代,從19601973年間,美國為推動空間計劃總共耗費了約194億美元,佔聯邦開支4%以上。經過通貨膨脹調整,這筆錢約等於今天的1560億美元。 NASA一直未曾說明它的火星計劃總共要花多少錢。蒂爾集團(TealGroup)高級分析師卡塞雷斯(Marco Caceres)說,因此,避免「嚇到」國會議員是一個原因。卡塞雷斯認為,登陸火星的花費至少高達一萬億美元,國家科學、工程與醫藥學院(National Academies of Sciences, Engineering, and Medicine)在2015年發表的一篇有關空間探險的報告則估計,登陸火星的費用將在接近1000億美元到3000億美元之間。美國行星協會(Planetary Society)公關負責人德雷爾(Casey Dreier)說,「就若干層面而言,這會是一項多國共襄盛舉的行動。我想這應該已經是每個人的共識了。」行星協會是一個鼓吹太空探險的非牟利組織。

廣告

根據國會在12月批准的預算,NASA2016會計年度可以動支的經費為193億美元,其中撥在獵戶座與太空發射系統項下的經費為33億。 NASA說,它的經費足敷運用,可以將測試火星之旅新科技的太空飛行一直持續到2020年代,但它對經費分攤的做法絕不反對。 NASA主管載人探索與行動事務的副助理局長威廉斯(Greg Williams)說,「夥伴關係是整個項目中重要的一環。」 NASA發展部門主管戴特曼(Nico Dettmann)在前述1130日那次集會中說,歐洲航天局與NASA的合作「會落實歐洲宇航員參與日後太空任務的前景」。

擁有必要工程與硬件能力、可以幫著實現火星之旅美夢的國家很有限,而且其中至少有兩個國家正面對經費短缺的困境。中國的經濟正在放緩,俄羅斯為降低成本與打擊貪腐,最近將它的太空機構降格為一家國家支持的公司。根據卡塞雷斯的分析,NASA可以考慮的其他合作選項,還包括一些可以出資進行特定工作、以實現火星之旅的民營空間公司。馬斯克(Elon Musk)與貝索斯(Jeff Bezos)這類熱衷太空探索的億萬富豪,也可以替NASA分擔,讓NASA不必過於仰賴來自海外的財務支援。卡塞雷斯說,儘管NASA今天不再享有冷戰期間那種巨型預算,對許多公司而言,能與NASA合作、參與美國的太空項目,仍是一項令人垂涎的大事,「NASA仍擁有極大的聲望」。 —Justin Bachman;譯譚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