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8,089.93
    +17.03 (+0.09%)
     
  • 國指

    6,477.24
    +12.75 (+0.20%)
     
  • 上證綜指

    2,972.53
    +22.53 (+0.76%)
     
  • 道指

    39,112.16
    -299.05 (-0.76%)
     
  • 標普 500

    5,469.30
    +21.43 (+0.39%)
     
  • 納指

    17,717.65
    +220.84 (+1.26%)
     
  • Vix指數

    13.15
    +0.31 (+2.42%)
     
  • 富時100

    8,206.28
    -41.51 (-0.50%)
     
  • 紐約期油

    80.83
    0.00 (0.00%)
     
  • 金價

    2,322.10
    -8.70 (-0.37%)
     
  • 美元

    7.8084
    -0.0002 (-0.00%)
     
  • 人民幣

    0.9302
    +0.0006 (+0.06%)
     
  • 日圓

    0.0485
    -0.0002 (-0.39%)
     
  • 歐元

    8.3336
    -0.0317 (-0.38%)
     
  • Bitcoin

    61,380.12
    +210.34 (+0.34%)
     
  • CMC Crypto 200

    1,274.48
    -9.30 (-0.72%)
     

讀個Master好不好?

每年的年初,不少院校的高等學位課程在招生,學生群中有來自香港、內地以至其他國家。不少人都有一個問題,就是讀個Master 好不好?

這不可以簡單地答好與不好,答案因人而異。表面上讀多點書不是壞事,可以增進知識,也可以加強自己的人脈網絡,只是在學位QE的今天,不少人也懷疑學位何價。記起以前在香港讀MBA時,政府仍然有資助,學費相宜,在畢業時港督會親臨大學,逐一為畢業生頒授學位。現在連特首也未必到來,有些畢業生可能在三年的大學生涯中連校長也未親眼近距離目睹便畢業,彷彿自己只是像生產線上的一件產品。

想讀Master,是希望咭片上多了一個銜頭,或是想薪酬高一點,或是想增強自己的競爭力?如果是前者,市場上大有選擇,可以是很尊貴的那些,學費高昂,也可以是價格相當相宜那些,這不一定是不好的,但僱主心裡有數。有些人為了使人知道自己拿的學位是尊貴的那些,在學位後會用括號加上大學的名字,以資識別。

想薪酬高一點或是加強競爭力,讀完一個Master後不一定能如願以償。因為有了第一個學位以後,僱主看的是能力而不是只是學歷。有了Master而沒有能力,僱主不會給你更高的薪酬,當事人可能會更有挫敗感。

市場上流行一條方程式,當事人在中學時的成績一般,考入了普通的大學。大的企業一般會把大學分類,不是某一類別的,可能連面試的機會也沒有。就算是有,成績也會給它們利用公式打折。例如在蒲台島大學畢業的學生,儘管有一級榮譽學位,在僱主眼中只是大學甲的二級甲等或乙等。這批看上去像次一等的畢業生不一定會全軍覆沒,當中也有相當好的一群。當成功以後,英雄莫問出處。但更多的想在大學甲拿一個Master,像「洗底」似的,轉個彎便是大學甲的畢業生,他們相信大學甲的名字在市場上甚具競爭力。甚至有人在大學甲的校外進修課程修了甚麼XXX的短課程,便在CV上寫自己是大學甲的畢業生,僱主看清楚後原來只是短期課程。大學方面,不同的大學有不同的校友政策,有些大學的規限甚為寬鬆。 當某人成了名,原來在某曾於該大學讀了腳板按摩課程後也可能當其為校友。

想讀Master的,最重要是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不知道的只會是把錢浪費掉.以為有了Master 後一定可以增強競爭力,加薪兼洗底便大錯特錯了。

李兆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