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將在 7 小時 6 分鐘 開市
  • 恒指

    18,089.93
    +17.03 (+0.09%)
     
  • 國指

    6,477.24
    +12.75 (+0.20%)
     
  • 上證綜指

    2,972.53
    +22.53 (+0.76%)
     
  • 道指

    39,166.44
    +54.28 (+0.14%)
     
  • 標普 500

    5,468.82
    -0.48 (-0.01%)
     
  • 納指

    17,757.94
    +40.29 (+0.23%)
     
  • Vix指數

    12.67
    -0.17 (-1.32%)
     
  • 富時100

    8,225.33
    -22.46 (-0.27%)
     
  • 紐約期油

    81.08
    +0.25 (+0.31%)
     
  • 金價

    2,311.90
    -18.90 (-0.81%)
     
  • 美元

    7.8087
    +0.0001 (+0.00%)
     
  • 人民幣

    0.9300
    +0.0004 (+0.04%)
     
  • 日圓

    0.0483
    -0.0003 (-0.64%)
     
  • 歐元

    8.3397
    -0.0256 (-0.31%)
     
  • Bitcoin

    60,969.52
    -643.13 (-1.04%)
     
  • CMC Crypto 200

    1,267.57
    -16.21 (-1.26%)
     

「雙11」數據「神秘化」的內地經濟反思

「雙11」數據「神秘化」的內地經濟反思

「雙11」消費節高峰剛過,從越來越多數字公佈,反映出內地經濟及消費模式有何轉變?這對未來投資有何影響?

下載Yahoo財經APP

美股外幣即時報價 多國新聞任睇

阿里 京東 不報GMV

「雙11」是內地消費高峰,最初11 月 11 日是作為「光棍節」來組織活動,自2009 年 11 月 11 日開始,中國電商龍頭淘寶及天貓,將該日宣傳為「雙十一狂歡購物節」,隨後開啓了電商的黃金歲月。到電商越來越火熱,每年「雙11」的商品成交金額(GMV)都是市場十分關注,並獲廣泛報道。不過,在內地加強對互聯網監管及發聲避免過度消費及浪費後,近兩日主要電商阿里巴巴(9988.HK)及京東(9618.HK)已不再公佈GMV數值。行為背後有不同解讀,一是指避免觸動監管神經,二是因為增長低所以不公佈。

當然幾年前的背景也不能不提,就是小額網貸好像支付寶旗下的消費貸產品「花唄」和現金貸產品「借唄」等屢遭詬病,由於借貸消費成為了一種現象,所以促使監管當局需要發聲,但卻碰上互聯網監管等,就令到網購平台對於宣傳都收斂,不敢大力提倡爆買,同時給予一種壓抑消費的觀感。在疫情期間,很多人都繼續用網購去應付日常生活,但是就「雙11」的熱度有所降溫。

據高盛按照「雙11」快遞包裹量增長23%估計,行業整體GMV按年增幅為中高單位數,即約5%至9%。明顯地,電商的增長已由高峰開始回落。

直播電商地位趨升

此外,高盛推測阿里巴巴GMV增長1%、京東增長3%、拼多多(PDD)增速則達20%。快手此前公布,10月18日至11月5日期間,GMV按年顯著上升85%,整個「雙11」期間全周期動銷商品數增長逾50%,訂單量增長近50%,中小商家GMV增長高於75%。

廣告

再深一層會發現,近幾年也冒起了另一種網購模式,就是直播帶貨,好像抖音及快手(1024.HK)的電商GMV仍有較大的增長。惟縱然如此,直播帶貨都開始由幾個巨頭主導,變得更為細分化,如直播帶貨一哥李佳琦團隊據指「雙11」收入250億元人民幣,迅速成為熱搜,但是都較之前下跌。換言之,直播帶貨漸更趨百花齊放,但是逐漸失去主角帶動引流,增長都會放慢。不過,由於有更多新人,所以對直播帶貨平台更為有利,這幾年應是要把握時間變現。

至於行業整體GMV增長較慢有多種因素左右,好像消費更理性,了解部份未必有很多折扣,而且促銷時間較以往更長,所以令到銷售更為分散。不過,從細數據也見機會,小米(1810.HK)在社交平台宣布,旗下新手機小米14系列在「雙11」獲京東集團、天貓、拼多多及抖音四大平台的國產冠軍,這佐證手機相關產業鏈具復甦潛力。因而,小米縱可留意,其他如舜宇光學(2382.HK)等都有價值。現時整體消費增長未必好有力,只能從消費者願意花錢的環節找投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