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8,366.95
    -109.85 (-0.59%)
     
  • 國指

    6,510.37
    -44.69 (-0.68%)
     
  • 上證綜指

    3,051.28
    +2.48 (+0.08%)
     
  • 滬深300

    3,574.11
    -18.13 (-0.50%)
     
  • 美元

    7.8095
    +0.0002 (+0.00%)
     
  • 人民幣

    0.9273
    +0.0002 (+0.02%)
     
  • 道指

    38,886.17
    +78.84 (+0.20%)
     
  • 標普 500

    5,352.96
    -1.07 (-0.02%)
     
  • 納指

    17,173.12
    -14.78 (-0.09%)
     
  • 日圓

    0.0496
    -0.0004 (-0.78%)
     
  • 歐元

    8.4606
    -0.0448 (-0.53%)
     
  • 英鎊

    9.9440
    -0.0430 (-0.43%)
     
  • 紐約期油

    75.74
    +0.19 (+0.25%)
     
  • 金價

    2,334.50
    -56.40 (-2.36%)
     
  • Bitcoin

    71,122.65
    +31.22 (+0.04%)
     
  • CMC Crypto 200

    1,472.88
    -5.82 (-0.39%)
     

【精明理財】專訪周柏豪 18歲做業主 投資看長線

周柏豪

20至30歲是年輕人的「博殺期」,初踏職場,事業和投資都在起步階段,漫漫理財路如何踏出第一步,儲蓄、醫保、投資、消費如何分配比例,才能三十不惑? 去年踏入30大關,獲得「吒咤男歌手金獎」的歌手周柏豪,「投資」歌唱事業多年,終在事業上大豐收;其理財成績表也不失禮,在父親鼓勵下18歲適逢樓市低谷,便用所有積蓄買樓成為業主,雖然贏在起跑綫,最近卻首次失利,在人民幣及股市投資損手,笑說自己要「看長線」和「有排學」。投資者教育中心專家認為, 年青人愈早訂立目標愈好,建議跟從「四部曲」達成目標。

沙氏上車樓換樓

很多年輕人18歲後便想財政獨立,開始接觸投資,但手持數萬元,可能只夠買一兩手藍籌股。藝人周柏豪自言「好幸福」,他18歲時聽父親提議,將手頭幾萬元的全數積蓄,支付首期買樓自住,年紀輕輕便榮升業主。

當時正值2003年沙氏,樓價非常低,他購入的單位60多萬元,首期只需數萬元,但那時他月入只有4位數,需咬緊牙關供樓。兩年後樓價開始回升,他將單位賣出,換一間較大面積的居屋,一直用作放租。

投資看長線 限本金止蝕

雖然已擁有一個單位,但他喜歡周圍搬,現時租屋住。他與交往多年的圈外女友感情穩定,但未有置業的打算,反而一直計劃買樓給家人。他喜歡有私人空間,但又希望將來住近家人,可隨時見面,「以前想買500呎,現覺得500呎好像不夠他們住,又想再買大點,但永遠好似爭好多(錢)。」不過他也認為,現時市道不適合入市買樓,「所有東西都跌,但樓的調整又不是太大,覺得可以等下先。」他強調,女朋友和家人都沒有給他壓力,「在香港,不一定買樓先叫成功,最緊要開心。」

廣告

雖然周柏豪讀書時曾在網上玩股票模擬遊戲,但真正對投資感興趣,還是在入行後。周父常跟他分享投資經驗,令他認識「投資應是人生的一部分」,在23、24歲開始認真投資,現時的投資組合主要為股票、外幣、黃金等。

他強調不會「瞓身」將全副身家用作投資,「我是一個好穩陣的人,現放7位數字落去,蝕都係(蝕)咁多啦。」

投資6、7年,過去總能在低位入市,但最近股市波動,人仔插水,他也不諱言投資失利,不過似乎未有太擔心。

他以幕前工作為比喻,認為投資最重要是看長線,剛起步的數年未必有回報,需用時間經營和等待。「投資是一世的,要長遠去拉平均數,不可以今日買,明天輸了便喊;或買一隻股票,賺數千元就放,但可能幾十年後它變了幾百萬都不出奇。」

藍籌股收息 穩陣當儲錢

在股票方面,他笑言自己像老人家,喜歡買藍籌股收息,穩陣之餘又可當作儲錢。近期股市波動,他手持的股票都下跌,故亦有輕微調整股票組合。「有危才有機,機會是在危機中出現,我在等這個機會出現。」

另外,人民幣亦佔其投資組合不少,「一講起就眼濕濕,現在有換返少少做港幣止瀉,但之前真係倒水咁跌。」不過他自言是個樂觀的人,亦有留意財經新聞,「有專家說對人民幣有信心,因為人幣跌多過10%,會影響到全球經濟,相信大陸會有措施阻止人幣繼續下跌。」

星途與投資一樣,難以預計前景,作為當紅歌手的他,覺得自己在投資上仍是初哥,在學習階段,故平日不時做功課,希望做個實力派投資者,他認為最重要是熟讀市場資訊和學會止蝕。如有回報,便先孝敬父母,因為他們也投資了很多時間、心血和金錢在子女身上。

做運動減保費 專攻年輕人

除了投資,周柏豪在保險上花費不少:醫療、人壽、意外、儲蓄各類型保險他都有購買。「因為我是家庭的經濟支柱,如果我有事,我家人都有個保障。」

宏利本月推出「ManulifeMOVE」計劃,參加計劃的客戶每日達到一定的運動量,便可獲保費折扣,周柏豪為擔任計劃的活動大使,笑言自己「無時停」,這正好給自己一個藉口做更多運動。

宏利新客戶購買指定保險計劃,可登記參加「ManulifeMOVE」計劃,獲贈智能運動手帶,記錄運動量數據,再同步至手機應用程式。會員運動愈多,所享保費折扣愈大,例如每天平均步行5,000步,便可就下一保單年度保費享有5%折扣,每天步行7,000步可享7%折扣,最多享10%折扣。

假設投保人為30歲非吸煙男仕,投保100萬港元保額之指定危疾保,並選擇25年繳付期,每年保費為2.1萬元。若他參與計劃每天步行1萬步以上,第二年便可獲10%保費折扣,即一年節省2,100元,平均每月保費約1,580元。

周柏豪認為,「努力是應該有回報,做運動減保費是一種回報和一個推動力。」他早前已試用智能運動手帶,除紀錄運動量外,每日還利用應用程式監測睡眠時間和質素。

年輕人儲錢上車四部曲

理財並非有錢人的專利,年輕人收入不高,也可展開理財第一步,不一定要當月光族。附屬證監會的投資者教育中心去年一項調查顯示,18至29歲年輕人將一半入息(51%),用於日常生活的必需開支;剩下的一半薪金,約27%用於消閒、娛樂及購物,一般約有22%剩錢。

投資者教育中心總經理李博衛認為,很多人有人生目標,但沒有訂立相應的財政目標去配合,香港人尤其年輕人普遍缺乏財政目標,因為他們未意識到「訂立目標」的重要性。

中心的調查也發現,18至29歲年輕人27%收入用於消閒、娛樂及購物,比30至49歲和50至64歲,分別高出8和9個百分點。作為過來人,李博衛自言他20至30歲期間,轉了數份工,薪金有增長,但日常開支也愈來愈大,自己也花了很長時間,才明白「愈早訂立目標愈好」的道理。

管理收入 整理債務

現時48歲的李博衛憶述,當他約32歲在新西蘭工作時,突然萌生「我需要一層樓」的念頭,才首次意識要訂立財政目標。其後,他減少日常開支,將收入的10% 至15%用作儲蓄,約2至3年後,儲蓄便足夠支付首期。「身邊亦有目標清晰的朋友,比我早6至7年置業。」但他補充,十多年前新西蘭的樓市,與目前香港情況完全不一樣。

他認為香港樓價高企,年輕人要達成買樓這個目標,將要犧牲某些生活享樂。他提出可使用四部曲來達成目標︰

• 首先訂立目標,將財政目標分為短、中及長期:短期是約6至10個月,中期是3至5年,長期則是至退休年齡;

• 第二步是配合目標, 管理收入,分配用於各個不同範疇的比例,定好優先次序,首要是支付租金、供養父母、稅項等開支;

• 第三個步驟是整理自己的債務,他假設年輕人在學時有向政府借低息貸款,分15年還;另一方面亦可能有利息高很多的信用卡債務,需優先和盡快還清;

• 最後,要有紀律以儲蓄達成財政目標。「假設你原本每月薪金1.3萬元,你習慣了1.3萬元的生活質素;當薪金加至2萬元時,你仍會維持1.3萬元的生活質素,而將多出來的儲起來嗎?」他認為很多人的答案都是「不會」,只會花費更多。

撰文:伍嘉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