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將收市,收市時間:1 小時 15 分鐘
  • 恒指

    18,127.63
    +54.73 (+0.30%)
     
  • 國指

    6,487.80
    +23.31 (+0.36%)
     
  • 上證綜指

    2,970.58
    +20.58 (+0.70%)
     
  • 滬深300

    3,479.94
    +22.04 (+0.64%)
     
  • 美元

    7.8089
    +0.0004 (+0.00%)
     
  • 人民幣

    0.9300
    +0.0004 (+0.04%)
     
  • 道指

    39,112.16
    -299.05 (-0.76%)
     
  • 標普 500

    5,469.30
    +21.43 (+0.39%)
     
  • 納指

    17,717.65
    +220.84 (+1.26%)
     
  • 日圓

    0.0486
    -0.0000 (-0.10%)
     
  • 歐元

    8.3537
    -0.0116 (-0.14%)
     
  • 英鎊

    9.9020
    -0.0040 (-0.04%)
     
  • 紐約期油

    81.37
    +0.54 (+0.67%)
     
  • 金價

    2,326.90
    -3.90 (-0.17%)
     
  • Bitcoin

    61,571.12
    +463.94 (+0.76%)
     
  • CMC Crypto 200

    1,278.10
    -5.68 (-0.44%)
     

不受經濟衰退風險影響 生技產業靠兩利多後市看漲

雖然近期投資氛圍好轉,但美國經濟面臨衰退疑慮仍未退散,統計自 1980 年至 2020 年美國經濟衰退期間,受景氣循環影響性相對低的醫療產業,企業平均獲利成長幅度超過 20%,明顯優於其他產業,看好在新藥研發與併購議題加持下,後市看漲。

PGIM 保德信全球醫療生化基金經理人江宜虔表示,醫療產業營收的驅動力,主要來自創新藥品上市進度及專利權過期藥品件數多寡,因此在面臨經濟成長逆風因子的環境下,只要醫療產業持續發展創新藥品且順利獲准上市,相關企業的獲利動能都能持續蓬勃成長。

以默克藥廠為例,該公司第 3 季財報營收年增幅達 14%,加上用於治療肺動脈高血壓的新藥 Sotatercept,傳出第 3 期正向臨床實驗結果,不僅後續研發進度將持續受到市場關注,默克藥廠亦預期今年全球營收及獲利有機會較去年成長 20% 以上。

除了藥品外,今年來不少大型企業透過併購方式來提升產業競爭力,帶動醫療產業併購活動頻率增加,不僅有助產業加速整合,亦有利投資氣氛。

江宜虔認為,看好製藥廠透過新藥研發帶動的企業獲利,與生物科技產業目前相對低的本益比,建議可聚焦製藥類股與生技類股的比重,讓醫療類股配置在不確定的經濟環境中,展現追漲抗跌的防禦力

富蘭克林華美生技基金經理人劉翠玲表示,生技醫療產業不斷有新的利多消息傳出,除了研發資金投入創高,受制於疫情影響的企業併購案總額,2022 年上半年已達 177 億美元,超越前兩年 2020 年 72 億美元與 2021 年 139 億美元的水準,表現亮眼。

廣告

劉翠玲指出,醫療保健產業中的生技製藥、醫療通路與服務等防禦性領域,2023 年仍有望再次吸引資金進駐,包括: 生技族群持續受惠臨床數據成功解盲、新研發藥證獲准與大型企業併購中小型企業等相關利多題材,持續展現其創新趨勢與剛性需求特性,後勢仍可期待。

針對生技產業展望,富蘭克林華美投信認為,生技醫療類股具剛性需求支撐,無論景氣循環上行或下修,醫療服務與生技製藥類終究被全球市場龐大的需求追逐著,生技製藥類更是利多加持前景看俏。

更多鉅亨報導
生技股漲勢凌厲 留意這三檔Q4將表態好股
萬五終將突破,新主流即將接棒!沒跟上生技股的,這次別再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