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7,716.47
    -373.46 (-2.06%)
     
  • 國指

    6,324.05
    -153.19 (-2.37%)
     
  • 上證綜指

    2,945.85
    -26.67 (-0.90%)
     
  • 道指

    39,127.80
    +15.64 (+0.04%)
     
  • 標普 500

    5,477.90
    +8.60 (+0.16%)
     
  • 納指

    17,805.16
    +87.50 (+0.49%)
     
  • Vix指數

    12.73
    +0.18 (+1.44%)
     
  • 富時100

    8,201.75
    -23.58 (-0.29%)
     
  • 紐約期油

    81.24
    +0.34 (+0.42%)
     
  • 金價

    2,324.30
    +11.10 (+0.48%)
     
  • 美元

    7.8086
    -0.0004 (-0.01%)
     
  • 人民幣

    0.9304
    +0.0004 (+0.04%)
     
  • 日圓

    0.0484
    +0.0001 (+0.19%)
     
  • 歐元

    8.3546
    +0.0163 (+0.20%)
     
  • Bitcoin

    61,136.99
    -274.61 (-0.45%)
     
  • CMC Crypto 200

    1,270.34
    +4.19 (+0.33%)
     

中小內銀須移除3萬億理財品

內地加強監管中小銀行防範風險。路透引述消息報道,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日前開會,直指未成立理財子公司的銀行理財業務存在風險,要求部分省份的城商行和農商行於2026年底把存量理財業務全部清理。此次主要是針對未有理財子公司牌照的中小銀行,涉及理財產品規模或達3萬億元(人民幣.下同)。

針對沒子公司牌防風險

部分省份已經收到「有序壓降城商行存量理財業務的監管提示函」,有的省份則獲口頭告知,預料亦將下發文件,要求未成立理財子公司的城商行提報壓降計劃。已收到通知的省份包括山東、廣東、浙江等,估計其他省份陸續有指示。具體壓降期限各有不同,有城商行透露,監管要求今年內把理財產品規模壓降至不超過2021年8月時的水平,但未有規定要在2026年前清零。

內地2018年發布《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首次明確要求商業銀行須成立獨立法人地位的理財子公司,以開展理財業務。

2021年9月,監管機構曾對部分銀行進行窗口指導,要求尚未設立理財子公司的銀行不得新增理財業務,逐步壓降存量規模。去年10月底,中央金融工作會議促「及時處置中小金融機構風險」。

市場30萬億 大銀行合規

富瑞中國金融與房地產研究部門主管陳姝瑾接受本報訪問時稱,現在有30多間銀行的理財公司獲批,基本上全國規模前30的銀行已有理財子公司,故不受影響。她直言,壓降對股票市場的衝擊不大,因為大部分較活躍交易的銀行基本上都有理財公司牌照。去年底內地整體理財市場規模為26.8萬億元,陳姝瑾預測今年底會攀至30萬億元。

廣告

截至3月中,內地有32家理財公司獲准籌建,包括6間為國營大行、12間股份行、8家城商行、1家農商行及5家合資理財公司。根據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年度報告,截至去年底,103間城商行理財產品存量規模達2.18萬億元,而127間農商行相關存量為9865億元。由於僅8家城商行及1家農商行的子理財公司獲批,可推算大部分城商行及農商行均未有牌,需要壓降理財業務。

內地媒體引述城商行人士指出,若確定2026年前「一刀切」,對中小銀行牽連性比較大,「因為中小銀行很難拿到牌照,少賺點錢是小事,更大影響是流失優質客戶。」

內地對貸款及存款息均有規限,陳姝瑾解釋,監管當局自4月起要求銀行不可「手工補息」,即禁止銀行為達到貸款目標,以低息貸款予大型企業,再提供更高的存款息,助大企可賺取息差,實際上卻是資金空轉,亦違規突破存款利率上限。

供企業借錢回存套息

今次不准中小銀行採用類似方式,她說,部分無單獨理財子公司的中小銀行利用「理財」之名,實際上是以高息定存形式,私下進行保本的違規操作,變相高息攬儲。

華寶信託首席經濟學家聶文認為,此次主要針對銀行監管「手工補息」後大量資金進入理財產品,相當於表內變為表外,加劇了貨幣空轉,不利於監控風險。

有分析相信,設立理財子公司有風險隔離作用,未設立理財子公司的銀行今後將無法做自營理財業務。

陳姝瑾補充,銀行經營理財業務需要較大型團隊,以專業知識尋找投資項目或基金,規模較小的銀行不具此方面優勢,監管部門只希望這些銀行做好當地存貸款主體業務。

另一方面,《上海證券報》引述業內人士透露,近日監管部門向信託公司下發通知,加強信託公司與理財公司合作業務合規管理,因其中很多產品的收益率「虛高」。

報道同時提到,通知針對信託公司配合理財公司,為現金管理類理財違規投資低評級債券等問題,各信託公司應於6月底前完成自查及制定整改計劃。

報道又指去年以來多家理財公司聯合信託公司,通過灰色操作打造7日年化收益率突破4厘的高收益理財產品,部分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還借用信託通道,進行監管套利。業內人士表示,此次規範有助避免理財產品在極端情況下,出現流動性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