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將在 35 分鐘 開市
  • 恒指

    17,716.47
    -373.46 (-2.06%)
     
  • 國指

    6,324.05
    -153.19 (-2.37%)
     
  • 上證綜指

    2,945.85
    -26.67 (-0.90%)
     
  • 道指

    39,164.06
    +36.26 (+0.09%)
     
  • 標普 500

    5,482.87
    +4.97 (+0.09%)
     
  • 納指

    17,858.68
    +53.53 (+0.30%)
     
  • Vix指數

    12.24
    -0.31 (-2.47%)
     
  • 富時100

    8,179.68
    -45.65 (-0.55%)
     
  • 紐約期油

    81.97
    +0.23 (+0.28%)
     
  • 金價

    2,334.90
    -1.70 (-0.07%)
     
  • 美元

    7.8083
    -0.0005 (-0.01%)
     
  • 人民幣

    0.9303
    0.0000 (0.00%)
     
  • 日圓

    0.0483
    -0.0000 (-0.04%)
     
  • 歐元

    8.3559
    -0.0019 (-0.02%)
     
  • Bitcoin

    61,441.19
    +498.47 (+0.82%)
     
  • CMC Crypto 200

    1,281.39
    +15.25 (+1.20%)
     

俄總統普丁將對華進行國事訪問 稱對俄中經濟前景充滿信心

【彭博】-- 俄羅斯總統普丁即將訪華,展開其新任期內的首次外事訪問,凸顯出兩國關係的重要性。

71歲的普丁剛剛開啟他的第五個總統任期,他將從5月16日起訪問北京及中國北方城市哈爾濱,在那裡出席第八屆中俄博覽會開幕式。在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談時,他可能會將反擊美國就中俄貿易問題向中國發出的警告作為優先事項。

自2012年習近平上台以來,他已與普丁會晤了40多次。就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幾周前,兩位領導人還宣布中俄友誼「無上限」,此後中國幫助俄羅斯抵禦了美歐對其史無前例的制裁,並因此面臨美方越來越嚴厲的警告。

中國已成為俄羅斯不可或缺的盟友,它是俄羅斯關鍵的能源市場和戰時需求的供應方。這有時也讓普丁陷入尷尬處境,北京對他的核武威脅心存戒備,同時也意識到有必要保持自身不受阻礙地進入以美國為首的全球經濟體系。

俄羅斯外交和國防政策委員會主席Fyodor Lukyanov稱,普丁決定把中國作為他上周就職以來的首個海外出訪目的地,表明「中國毫無疑問是我們的主要合作夥伴」。「就某些方面而言,我們別無選擇。」

幾天前,普丁提名經濟學家和技術專家出身的安德烈·別洛烏索夫為新任國防部長,接替謝爾蓋·紹伊古,暗示這位俄羅斯領導人預計俄烏衝突會延長。其他幾位重要官員則保留了目前的職務,其中一些與中國有豐富的打交道經驗。負責俄羅斯與OPEC+關係的副總理亞歷山大·諾瓦克繼續留任,並增加了分管經濟領域的職責。

據國際文傳電訊社報導,克里姆林宮外交政策助理烏沙科夫稱,除與習近平一對一會晤外,別洛烏索夫和紹伊古將陪同普丁出席其他閉門會談。他表示,諾瓦克、俄外長拉夫羅夫和央行行長納比烏琳娜等其他眾多官員也將參加會談。

廣告

最近幾周美國加強了對中國出口商和銀行的警告,如果它們幫助增強俄羅斯的軍事能力,將後果自負。

去年12月,美國財政部宣布將對為俄羅斯採購半導體、滾珠軸承和其他軍事必需設備的交易提供便利的銀行實施二級制裁,即便這些銀行對此並不知情。

卡內基俄羅斯歐亞中心主任、俄中關係專家Alexander Gabuev稱,俄中之間的銀行交易現在普遍遇到了障礙。「美國政策的寒蟬效應已經顯現,」他說。

Gabuev指出,兩國領導人及高層官員可以尋求其他解決方案,比如指定對美國金融體系沒有風險敞口的小銀行來處理與俄羅斯的交易。

中國駐俄羅斯大使張漢暉上周接受俄羅斯國家電視台採訪時表示,美國制裁對中俄貿易造成了一定困擾。他補充說,雙方正在積極協商,力爭盡快找到有效解決辦法。

新華社周三刊登了普丁在對華進行國事訪問前夕接受的書面專訪,普丁稱對俄中經濟關係的宏偉前景充滿信心。

推薦閱讀:習近平對布林肯稱中美應避免惡性競爭 不要針對對方、反對對方

原文標題Putin Visits Ally Xi as US Threatens China Sanctions Over Ties

--聯合報導 Jing Li.

More stories like this are available on bloomberg.com

©2024 Bloomberg 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