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將收市,收市時間:49 分鐘
  • 恒指

    19,226.17
    -410.05 (-2.09%)
     
  • 國指

    6,822.35
    -142.64 (-2.05%)
     
  • 上證綜指

    3,157.97
    -13.18 (-0.42%)
     
  • 滬深300

    3,676.16
    -14.80 (-0.40%)
     
  • 美元

    7.8014
    +0.0034 (+0.04%)
     
  • 人民幣

    0.9271
    0.0000 (0.00%)
     
  • 道指

    39,806.77
    -196.82 (-0.49%)
     
  • 標普 500

    5,308.13
    +4.86 (+0.09%)
     
  • 納指

    16,794.88
    +108.91 (+0.65%)
     
  • 日圓

    0.0497
    +0.0001 (+0.12%)
     
  • 歐元

    8.4763
    +0.0104 (+0.12%)
     
  • 英鎊

    9.9220
    +0.0170 (+0.17%)
     
  • 紐約期油

    79.29
    -0.51 (-0.64%)
     
  • 金價

    2,415.60
    -22.90 (-0.94%)
     
  • Bitcoin

    71,081.71
    +4,367.08 (+6.55%)
     
  • CMC Crypto 200

    1,529.61
    +41.07 (+2.76%)
     

備受期待的刺激措施仍不露面 加劇中國經濟成長擔憂

【彭博】-- 中國刺激措施遲遲不見落地,加劇了外界對經濟疲軟的擔憂,並引發了對刺激力度的討論。

投資者本已做好準備,認為中國國務院可能會在周五舉行會議後宣布促成長政策措施,而且中國央行上周意外降息,經濟學家認為這一舉動標志這中國向寬鬆政策的轉變,市場預期更是格外高漲。

然而,國務院沒有公佈任何具體措施,只是表示會議研究提出一批政策措施,但沒有給出細節,強調具備條件的要及時出台實施。國務院總理李強本周還將訪問德國和法國,開展上任後首次外訪,意味著可能不會很快宣布刺激政策。

經濟學家也在淡化預期,稱支持力度將會有限。根據周日研報,高盛分析師將中國2023年GDP成長預期從6.0%下調至5.4%。經濟學家閃輝等人在報告中表示,不管即將出台何種寬鬆政策,力度都不太可能超過以往經濟下行時期。

報告指出,鑒於人口萎縮、債務水平上升以及中國「房住不炒」的定位,樓市和基建刺激措施可能會「有針對性且比較溫和」。報告稱,如果再走靠房地產和基建拉動經濟強勁回升的老路,會與領導層一再強調的「高質量成長」相矛盾。

經濟學家曾猜測,政府可能會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的額度,中央政府也可能像2020年那樣發行特別國債,或者利用政策性銀行來刺激放貸。

據知情人士此前透露,中國正在商討出台進一步扶持房地產市場的一攬子措施,或包括降低按揭貸款利率和放寬限購。此外官員們也曾表示,將出台提振汽車和家電消費的針對性措施。

5月份疲軟的經濟數據公佈後,幾家大行近期下調中國經濟成長預測。野村控股預計今年中國GDP將成長5.1%,瑞銀預計成長5.2%,渣打預估成長5.4%。

廣告

澳新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楊宇霆預計,地方政府將加快專項債發行,也可能會進一步放鬆房地產政策。

楊宇霆表示,中國迫切需要刺激經濟成長,現在是政府部門、地方政府和國有企業發力促進經濟成長的時候了。

高盛經濟學家認為,中央政府不會發行特別國債,過去僅在特別艱難的時期發行過三次,如2020年疫情初期和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期間。

高盛經濟學家寫道,政府也不大可能像2015年時啟動新一輪的棚戶區改造,此舉曾導致房地產市場量價激增。

他們認為,政府可能會加快主要用於基礎設施建設的地方專項債發行,以及繼續放鬆樓市政策,包括降低首付比例要求,降低按揭房貸利率和取消一線城市限購等。

官員們還支持高端製造業和新能源汽車等作為經濟新成長引擎的行業。高盛經濟學家預計中國央行年內可能還會降息降準。

原文標題China’s Delayed Stimulus Adds to Worries Over Slowing Economy

原文標題备受期待的刺激措施仍不露面 加剧中国经济增长担忧 (1)

--聯合報導 Ishika Mookerjee.

More stories like this are available on bloomberg.com

©2023 Bloomberg 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