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7,716.47
    -373.46 (-2.06%)
     
  • 國指

    6,324.05
    -153.19 (-2.37%)
     
  • 上證綜指

    2,945.85
    -26.67 (-0.90%)
     
  • 道指

    39,127.80
    +15.64 (+0.04%)
     
  • 標普 500

    5,477.90
    +8.60 (+0.16%)
     
  • 納指

    17,805.16
    +87.50 (+0.49%)
     
  • Vix指數

    12.70
    +0.15 (+1.20%)
     
  • 富時100

    8,203.17
    -22.16 (-0.27%)
     
  • 紐約期油

    81.25
    +0.35 (+0.43%)
     
  • 金價

    2,325.50
    +12.30 (+0.53%)
     
  • 美元

    7.8086
    -0.0004 (-0.01%)
     
  • 人民幣

    0.9304
    +0.0004 (+0.04%)
     
  • 日圓

    0.0484
    +0.0001 (+0.17%)
     
  • 歐元

    8.3560
    +0.0177 (+0.21%)
     
  • Bitcoin

    61,182.37
    -147.07 (-0.24%)
     
  • CMC Crypto 200

    1,271.21
    +5.07 (+0.40%)
     

十張圖揭示房地產危機給中國經濟帶來的創傷

【彭博】-- 三年前,中國決策者試圖引導債台高築的房地產行業逐步放緩,以遏制房價泡沫並消除金融風險。

結果卻是樓市搖搖欲墜,造成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家庭財富縮水,重創離岸債券市場,地方政府財政受到衝擊。

以下10張圖揭示了這場房地產危機給中國經濟造成的廣泛影響:

1. 銷售大幅下滑

2021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額達到18.2萬億元人民幣(2.5萬億美元)的峰值。房地產當時已成為中國的支柱產業之一,規模之大以至於萬科董事會主席稱,找不到一個和房產賺錢前景相當的行業。

次年,受低成本資金、政策利好及投資者對房價永遠向上的信心消失影響,全國商品房銷售額銳減4.9萬億元人民幣,27%的同比降幅創1998年以來之最。彭博根據今年迄今官方數據的計算顯示,按照當前速度,今年銷售額將減少1.8萬億元人民幣。

2024年房地產銷售料進一步下滑,開發商可能面臨更多流動性問題。

「現在說見底還為時過早,」野村首席中國經濟學家陸挺表示。「我們認為依然低迷的房地產行業使經濟面臨再次下滑的重大風險。」

標普預測在負面情境下,銷售額可能降至10萬億元人民幣左右。這將使行業活動回到2015年水平,當時的中國經濟規模只有現在的一半左右。

2. 廣泛的溢出效應

房地產行業已經從經濟成長的驅動力變成拖累。根據官方數據計算,前三個季度該行業產值減少510億元人民幣,去年則減少了3,400億元人民幣。

外界普遍認為從長遠來看,房地產行業規模縮小對經濟有利,可以為生產率更高的行業騰挪人力和資本。但知名宏觀分析師、前恆大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認為,短期衝擊將是痛苦的,因為房地產關係到60多個行業。從資源、建材等上遊行業到家電、租賃等下遊行業,都感受到溢出效應。

廣告

彭博經濟研究估計,房地產相關活動對2015年中國7%的GDP成長貢獻了約1.6個百分點,而去年則給中國經濟造成約1.3個百分點的拖累。

3. 投資降溫

銷售大跌導致碧桂園等房企巨頭違約,並限制了其他企業的支出。2022年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減少1.47萬億元人民幣,今年前11個月進一步惡化。這反過來又影響到固定資產投資,即拉動中國經濟成長的「三駕馬車」之一。

4. 地方財政收入減少

自房地產行業滑坡以來,地方政府賣地收入大減。據財政部的數據,2022年全國土地出讓金收入減少23%,今年前11個月又同比下降18%。而為拯救樓市,中國已經放鬆了2021年出台的限制地方政府售地的規定。

自2021年達到峰值以來,計入房地產相關稅收,政府從土地和房地產活動獲得的收入已減少3.1萬億元人民幣。對地方政府債務增加的擔憂促使北京推出了更多財政刺激措施,包括罕見調整預算和增發1萬億元人民幣國債。

5. 房企債券大跌

在政府2020年出台「三道紅線」規定以限制房地產行業融資前,回報高、違約極其少見的房企債券曾經是中國最受歡迎的債券交易之一。中國的離岸垃圾債(大部分由房企發行)在2012年至2020年間的年均回報率超過9%,美國同類債券只有不到7%。

如今,市場幾乎已死。2020年以來違約一直在加速,截至12月11日規模已達1,330億美元。離岸投資者幾乎承擔了所有損失。

6. 市值蒸發

中資地產股仍深陷下行通道,接近14年低點。截至12月中旬,中國十大民營房地產開發商的市值較2020年1月初合計縮水1.1萬億港元,蒸發掉了84%。

旨在幫扶地產行業的一系列政策舉措未能重振住房銷售後,投資者為受困房企迎來更多苦難做好了準備。CGS-CIMB Securities中國和香港研究主管Raymond Cheng預計,隨著更多民營房企可能在未來三到六個月面臨流動性挑戰,市場人氣將繼續低迷。

7. 消費受衝擊

官方數據顯示,中古屋價格自2021年7月觸頂以來已下跌8%。而坊間證據表明,大城市的房價跌幅可能更大。

這抑制了消費者支出。彭博經濟研究估計,房價下跌5%可導致住房財富總計損失19萬億元人民幣,可能造成家庭消費減少至少4,300億元人民幣。

8. 大規模裁員

上述計算還不包括裁員影響,意味著樓市危機對家庭支出的實際影響可能更大。「三道紅線」實施以來,中國一些民營房企巨頭的裁員幅度最高達到近80%。

9. 大亨財富縮水

房地產大亨一度稱雄中國富豪榜,恆大的許家印曾與馬雲競爭首富之位。但2019年底以來,這些房地產大亨的財富至少縮水了970億美元,主要是因為其公司的市值下降。

10. 抗議活動增多

根據非營利性政治倡導組織「自由之家」的China Dissent Monitor項目,自2022年6月以來,中國內地發生了1,800多起與房地產相關的抗議活動。數據顯示,約三分之二涉及購房者抗議項目延期和施工質量差等問題,其餘則多是建築工人討要欠薪。

原文標題Economic Pain From China’s Property Crisis Shown in Charts

--聯合報導 Venus Feng、Rebecca Choong Wilkins.

(更新第五到第十張圖)

More stories like this are available on bloomberg.com

©2023 Bloomberg 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