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8,335.32
    -95.07 (-0.52%)
     
  • 國指

    6,556.10
    -31.67 (-0.48%)
     
  • 上證綜指

    3,005.44
    -12.61 (-0.42%)
     
  • 道指

    38,834.86
    +56.76 (+0.15%)
     
  • 標普 500

    5,487.03
    +13.80 (+0.25%)
     
  • 納指

    17,862.23
    +5.21 (+0.03%)
     
  • Vix指數

    12.59
    +0.11 (+0.88%)
     
  • 富時100

    8,230.29
    +25.18 (+0.31%)
     
  • 紐約期油

    81.73
    +0.16 (+0.20%)
     
  • 金價

    2,352.80
    +5.90 (+0.25%)
     
  • 美元

    7.8042
    -0.0020 (-0.03%)
     
  • 人民幣

    0.9297
    +0.0006 (+0.06%)
     
  • 日圓

    0.0490
    -0.0001 (-0.31%)
     
  • 歐元

    8.3649
    -0.0224 (-0.27%)
     
  • Bitcoin

    66,059.83
    +854.41 (+1.31%)
     
  • CMC Crypto 200

    1,374.66
    -8.00 (-0.58%)
     

名家筆陣:石油人民幣撼美元霸權

今後在國際金融和貿易體系中,人民幣料將被更廣泛使用。
今後在國際金融和貿易體系中,人民幣料將被更廣泛使用。

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曾說過:「控制了石油就控制所有國家,控制了貨幣就控制整個世界。」可以說,美國之所以能稱霸全球,「石油美元」(petrodollars)發揮了關鍵性作用。

上世紀70年代,隨着美國取消了《布雷頓森林體系》中美元與黃金的固定兌換比率,為保持美元的全球主導地位,美國政府說服了中東產油國以美元計價進行石油交易,成為「工業黃金」石油的主要交易貨幣,成功穩定美元的需求量及價值,「石油美元」亦應運而生,從而讓其貨幣「霸主」地位得以一直延續至今。

貿易結算貨幣面臨挑戰

雖然美元作為世界貨幣,在經歷過上世紀日圓、歐元的先後挑戰,仍然保持着其首屈一指的霸權地位,尤其在金融領域幾乎無法撼動。然而,美元作為貿易結算貨幣的地位,卻正面臨人民幣的挑戰。

美國進入頁岩油時代以來,從能源進口國搖身一變成為了能源出口國,在產油國眼中已從買家變成競爭對手,對中東地區的影響力逐步減弱,相對而言「石油美元」的地位亦不如以往堅固。作為「世界工廠」的中國,逐漸成為中東地區不少國家能源出口的最大買家。

去年3月,中國外交部長訪問中東期間,與伊朗簽署了為期25年的《中伊全面合作計劃協議》,以人民幣向伊朗購入穩定的石油供應;而近日國家領導人出席沙特阿拉伯主辦的「中國—阿拉伯峰會」期間,呼籲開展石油貿易以人民幣結算。

全球外儲佔比望入三甲

石油人民幣橫空出世,無疑是對「石油美元」的一個挑戰,但在務實分析之後,應該清醒認識到,要終結美元霸權,還需要漫長的過程,不能盲目樂觀。

根據環球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WIFT)公布的10月全球支付貨幣排名,人民幣保持全球第5大最活躍貨幣的位置,佔比2.13%,若果要追趕美元42.1%的佔比,相信仍需時間。

在儲備貨幣功能方面,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的官方外匯儲備貨幣構成(COFER)數據顯示,人民幣在全球外匯儲備佔比達到2.88%,維持有紀錄以來的最高水平,排名第5,但與首位的美元佔比59.53%差距仍算懸殊。

可以預見,今後在國際金融和貿易體系中,人民幣將會被更廣泛使用,境外流通規模日趨擴大,雖然一時無法撼動美元霸權的地位,但隨着日本經濟不景、日圓貶值以及英國脫歐、通脹危機,人民幣有望在數年內超越日圓及英鎊在國際結算及外匯儲備中的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