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8,079.61
    -150.58 (-0.83%)
     
  • 國指

    6,392.58
    -70.37 (-1.09%)
     
  • 上證綜指

    3,086.81
    -4.86 (-0.16%)
     
  • 滬深300

    3,579.92
    -14.39 (-0.40%)
     
  • 美元

    7.8187
    +0.0020 (+0.03%)
     
  • 人民幣

    0.9256
    +0.0010 (+0.11%)
     
  • 道指

    38,686.32
    +574.84 (+1.51%)
     
  • 標普 500

    5,277.51
    +42.03 (+0.80%)
     
  • 納指

    16,735.02
    -2.06 (-0.01%)
     
  • 日圓

    0.0494
    -0.0002 (-0.32%)
     
  • 歐元

    8.4783
    +0.0106 (+0.13%)
     
  • 英鎊

    9.9610
    +0.0110 (+0.11%)
     
  • 紐約期油

    77.18
    -0.73 (-0.94%)
     
  • 金價

    2,347.70
    -18.80 (-0.79%)
     
  • Bitcoin

    67,664.23
    -457.14 (-0.67%)
     
  • CMC Crypto 200

    1,422.90
    -5.66 (-0.40%)
     

一周市场回顾:中国经济逊预期;美欧或迎紧缩周期终点;黑海局势骤紧

【彭博】-- 中国经济二季度增速不及预期,消费支出显著放缓,房地产投资跌幅加深,青年失业率高企,凸显复苏之路坎坷。摩根大通等众多机构下调中国增长预期,市场有关加码刺激的呼声不绝于耳。商务部等部门发布促进家居、汽车消费等措施,国务院也表态鼓励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但投资者的反应不尽人意。据悉政府考虑放松一线城市购房限贷政策以提振楼市需求,市场急盼月底的政治局会议能出台更多切实举措为经济托底。

美国财长耶伦表示,中国经济放缓带来的负面溢出效应可能波及全球,但美国不会陷入衰退。她指出,就业市场的适度降温正拉低通胀,美国经济整体态势良好。华尔街大行开始看好“软着陆”前景,高盛进一步下调美国衰退概率至20%。市场认为价格压力的缓解不足以撼动美联储7月恢复加息的决心,但这也可能是本轮紧缩周期的终点,策略师建议投资者退出美元多头仓位,增持长期美债。

欧元区核心通胀率走高,欧洲央行本周加息几成定局,而在9月是否继续收紧政策的问题上,鹰派官员的立场有所软化,认为升息并非必然。观察人士料日本央行本周将固守鸽派立场,不会调整收益率曲线控制政策。行长植田和男暗示,除非调整物价稳定目标,否则宽松立场不会改变。英国通胀大幅放缓至一年多低点后,交易员对该国利率峰值的预期降至6%以下。

美国气候问题特使克里和前国务卿基辛格访华,为中美良性互动增添润滑剂。不过博弈也在持续,拜登政府酝酿的对华投资新限制据悉将瞄准半导体、量子计算等尖端领域,参议院还通过一项禁止对华出售战略储备石油的立法。黑海局势骤然紧张,俄罗斯指责乌克兰对克里米亚大桥发动袭击,单方面终止黑海粮食外运协议,并对驶往乌克兰港口的船只发出警告,乌克兰也威胁要打击驶往俄港口的船只。

廣告

热门图表

中国央行加大人民币阻贬力度 鼓励资金流入同时强化中间价引导

股市回顾

押注中国股票的全球ESG基金表现垫底 今年亏损甚至多达14%

今年一些表现最差的全球ESG股票基金有个共性:押注中国。彭博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这些基金的投资组合已亏损高达14%,而欧洲和美国的ESG基金平均涨幅为11%至13%。这些基金的糟糕表现,加剧了长期以来ESG基金经理围绕中国投资理由的辩论。

二季度经济数据逊色拖累A股下跌 上市公司中期业绩或成为新考验

不及预期的经济数据加重A股市场低迷情绪,沪深300指数上周一创下三周来最大跌幅。在中国股市博弈经济现状和政策前景之际,多股在公布业绩预告后下挫,中期业绩或成为A股上市公司的新一轮考验。

纳斯达克100指数科技股高度集中风险何解 高盛称再平衡或非解决之道

高盛策略师表示,纳斯达克100指数的特别再平衡调整不太可能解决大型高科技股高度集中给追踪该基准指数的投资者带来的挑战。他们在报告中写道,即使在调整之后,以科技股为主的纳斯达克100指数依然将“过于集中”。

全球债市

境外机构增持中国银行间市场债券 同业存单增持幅度创近6年来最大

中国经济疲弱态势未改,宽松预期推动债市稳中走强,促使境外机构6月份显著增持中国银行间市场债券,国债、政金债双双录得净买入,而同业存单增持幅度创2017年来最大。

  • 中国超长期债国债需求火热 受经济前景偏弱及政策预期较低影响

美联储利率峰值在望 是时候增持长债了

投资者增持长期债券,是有历史可资借鉴的。过去几十年来,在美联储一连串升息动作的最后一次之后,10年及以上期限美国国债紧随其后的表现总是跑赢短期债券。平均而言,在联邦基金利率达到顶峰后的6个月里,长期美债回报率达到10%。

  • 美联储实现通胀目标能力存疑 投资者追捧TIPS债券

Insight基金经理在做空日本10年期国债 押注货币政策收紧只是时间问题

Insight Investment资管规模逾8,800亿美元,其基金经理Murphy看空10年期日本国债,押注日本央行收紧货币政策只是时间问题。随着通胀压力加剧,10年期日本国债会受到收益率曲线控制政策限制,他看好不受此约束的30年期日本国债。

全球汇市

中国央行加大人民币阻贬力度 鼓励资金流入同时强化中间价引导

中国央行上周四进一步加大稳定人民币汇率措施的力度,上调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以鼓励资金流入的同时,中间价较市场预测均值偏强幅度进一步扩大,释放强有力的政策信号。

摩根大通:美国政治分裂、冷战2.0均会威胁到美元的主导地位

摩根大通策略师认为,押注美元在未来几年继续占据主导地位的投资者忽视了美国政治不稳定加剧和美中紧张局势升级的风险。他们表示,市场没有完全反映美元的全球储备和贸易首选货币地位“快速大幅”下降的风险。

  • 美元牛市行情告急 空头预计苦尽甘来

对冲基金增持日元空头头寸至一年多来最高水平

就在日元身处上涨行情之际,对冲基金对该汇率的看跌情绪达到一年多来最高。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截至7月11日当周的数据显示,杠杆基金持有的日元净空头头寸合约增加3,582张至58,099张,为去年5月以来最高水平。

公司消息

恒大寻求完成中国规模最大的债务重组之一 过去两年亏损810亿美元

中国恒大集团公布推迟已久的财报,两年累计亏损超过5800亿元人民币。根据提交香港交易所的文件,恒大集团2022年全年亏损1,059亿元人民币,2021年亏损4,760亿元人民币。

台积电下修全年营收预估 全球电子产品需求或再低迷一段时间

台积电下调2023年营收的预估,向投资者发出警告,尽管人工智能蓬勃发展,但全球电子产品的低迷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该公司预计今年销售额将下降10%,之前指引的降幅为个位数。

华尔街四大行股票承销收入超预期 复苏小嫩芽令人欣喜

在经历一年多的沉寂后,华尔街巨头终于看到了资本市场业务焕发活力的迹象。美国银行、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花旗集团的二季度股票承销业务收入都超出了分析师的预期,除花旗外,其他几家银行的利润都高于一年前。

大宗商品

中铝国贸集团终止与多家独立贸易商的部分铝贸易合同

在中国政府牵头调查铝贸易市场之际,中国铝业旗下的贸易子公司已终止与多家独立贸易商的部分铝贸易合同。知情人士透露,中铝国际贸易集团有限公司已通知多家独立贸易商,今年剩余时间内不会根据定期合同交付或采购铝锭。

花旗大宗商品研究主管:原油多头完全错了 油市吃紧只是假象

原油期货7月12日在伦敦市场升破每桶80美元,为两个月来首次,因有迹象显示需求上升,且OPEC+的减产终于开始导致全球市场收紧。但花旗认为,市场吃紧只是假象,沙特及其伙伴的限产掩盖了全球第一大石油进口国中国需求稳步复苏缺位的问题。

小麦期货创十年来最大涨幅 俄罗斯的警告令黑海局势陷入紧张

小麦期货上周三一度飙升9%,创2012年以来最大涨幅,此前俄罗斯对驶往乌克兰港口的船只发出警告,加剧了黑海地区粮食出口爆发冲突的风险。俄罗斯国防部表示,自周四起驶往乌克兰港口的所有船只都将被视为可能运输军用物资。

分析评论精选

被接管的恒大香港大楼 “砸”在了债权人手里卖不出去

中国恒大当年斥资16亿美元买下的香港大楼,被债权人接管后过去快有一年,如今依然无人接手。曾经无比耀眼的这颗明珠如今光芒黯淡,也象征着恒大帝国的没落。近年来香港写字楼市场步入低谷,即便这栋大楼名称从中国恒大中心改为万通保险中心,与老东家撇清关系,还是没有买家愿意接盘。

对于“资产负债表衰退”风险 中国经济学家有不同看法

中国经济学家反驳中国经济正像日本几十年前那样陷入“资产负债表衰退”的观点,这可能给北京如何应对步履蹒跚的复苏带来启示。他们不认同家庭和企业不再举债的观点,称借贷是放缓而不是停止,是消费者和企业信心疲软的结果。

曾经的“债券之王”格罗斯预测美国国债无缘牛市

前品浩(Pimco)首席投资官比尔·格罗斯在投资展望中写道,虽然收益率今年可能已经见顶,但“债券牛市不太可能到来”。

未来一周重要经济数据及事件一览

美联储将召开议息会议,多数经济学家预测这可能是美联储本轮紧缩周期的最后一次升息。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也将公布利率决定。中国将公布工业企业利润数据,美国将公布GDP、耐用品订单等报告,法国和台湾将公布GDP数据。

美联储定于7月27日开会审议银行业新规草案。

More stories like this are available on bloomberg.com

©2023 Bloomberg 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