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7,716.47
    -373.46 (-2.06%)
     
  • 國指

    6,324.05
    -153.19 (-2.37%)
     
  • 上證綜指

    2,945.85
    -26.67 (-0.90%)
     
  • 道指

    39,127.80
    +15.64 (+0.04%)
     
  • 標普 500

    5,477.90
    +8.60 (+0.16%)
     
  • 納指

    17,805.16
    +87.50 (+0.49%)
     
  • Vix指數

    12.72
    +0.17 (+1.35%)
     
  • 富時100

    8,208.95
    -16.38 (-0.20%)
     
  • 紐約期油

    81.38
    +0.48 (+0.59%)
     
  • 金價

    2,322.70
    +9.50 (+0.41%)
     
  • 美元

    7.8079
    -0.0011 (-0.01%)
     
  • 人民幣

    0.9303
    +0.0003 (+0.03%)
     
  • 日圓

    0.0484
    +0.0001 (+0.17%)
     
  • 歐元

    8.3530
    +0.0147 (+0.18%)
     
  • Bitcoin

    61,221.76
    -140.11 (-0.23%)
     
  • CMC Crypto 200

    1,269.04
    +2.90 (+0.23%)
     

商業化能力獲證明 諾誠健華展「A+H」征程

諾誠健華的核心產品奧布替尼收入倍增,帶動上半年營業額大升142%,反映公司的商業化表現漸入佳境

重點:

  • 諾誠健華中期收入大升142%,但由於研發開支及匯兌損失增加,令期內虧損倍增

  • 公司手握65億元現金,仍計劃登陸上海科創板集資40億元,以建設生產基地協助加速產品商業化

莫莉

過去一年,中國的創新藥板塊顯著降溫,投資者越來越重視創新藥企的商業化能力,部分未能獲得「輸血」的公司,只能收縮研發管線。不過,擁有創始人明星科學家施一公的光環加持,連年虧損的諾誠健華醫藥有限公司(9969.HK)依然備受資本市場追捧,在手握65億元現金時,又即將登陸上海科創板集資40億元。

諾誠健華上周一公佈的2022年中期業績,展現了公司良好的商業化前景。得益於核心產品奧布替尼的銷售額倍增至2.17億元,其上半年營收同比上漲142%至2.46億元。但由於期內研發開支增加,加上公司採用美元為記帳本位幣,受上半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波動因素影響,期內產生的未實現匯兌損失金額明顯增加,令中期虧損擴大111%至4.4億元。如果扣除匯率因素,公司的實際虧損同比收窄約5,300萬元。

不過,投資者對其業績基本上無動於衷,該公司的股價在公佈後當日下跌了1.4%。儘管如此,其估值比同行存在巨大溢價,表明它仍然深受投資者歡迎。

諾誠健華成立於2015年,公司自主研發的奧布替尼於2020年底獲批上市,用於治療晚期淋巴細胞白血病(CLL)、小淋巴細胞淋巴瘤(SLL),以及復發/難治性套細胞淋巴瘤(MCL)兩項適應症。

廣告

去年12 月,奧布替尼的兩項適應症被納入新版醫保目錄,在自建銷售隊伍的積極推動下,奧布替尼在國內血液瘤市場的滲透率快速提升,目前已覆蓋超過260個城市、1,000多家醫院和5,000多名醫生,並被列入多項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淋巴瘤診療指南。

除了自主研發的奧布替尼,「財大氣粗」的諾誠健華也通過引進授權方式增加產品管線,去年8月,諾誠健華引進了美國Incyte公司的CD19單抗Tafasitamab;今年7月,Tafasitamab聯合來那度胺在海南博鼇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開出首個處方,在瑞金海南醫院為一名符合條件的彌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完成國內首例注射使用。

博鼇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允許有臨床急需的個人使用中國藥監局尚未獲批的創新藥、醫療器械和技術進行治療,而這項藥物組合已經在中國香港提交上市申請。

收入續快速增長

除了兩款處於商業化階段的藥物,諾誠健華還有11款產品處於臨床階段、5款產品處於臨床前階段,正在中國和全球進行30多項臨床試驗。今年上半年,公司研發費用增至2.74億元,同比上升48%,原因是更多創新藥專案進入臨床階段,同時也開展了更多第三期臨床試驗。

奧布替尼是一款BTK抑制劑,該類藥物主要治療淋巴瘤、白血病等血液瘤。由於BTK抑制劑面向血液瘤這一大適應症,市場潛力巨大。強生公司(JNJ.US)和Pharmacyclics公司聯合開發的全球首個BTK抑制劑伊布替尼(Ibrutinib)於2013年上市後,銷售額持續增長,去年銷售額近百億美元,是全球五大暢銷藥物之一。

當前全球僅有5款BTK抑制劑獲批上市,除了拔得頭籌的伊布替尼,中國市場上還有本土藥企百濟神州(BGNE.US; 6160.HK; 688235.SH)的澤布替尼於2020年6月獲批上市。作為奧布替尼的直接競爭者,澤布替尼因上市時間稍早,市場佔有率更勝一籌,據百濟神州財報顯示,澤布替尼上半年在中國的銷售額為7,020萬美元(4.8億元),同比增長82.7%。

不過,浦銀國際的報告指出,諾誠健華將繼續推進醫保准入工作,預計下半年產品銷售額將環比上升 30%至35%,反映收入前景不俗。

奧布替尼的適應症還在不斷拓展中,其中治療復發/難治華氏巨球蛋白血症(WM)和復發/難治邊緣性淋巴瘤(MZL)的兩項新適應症已經提交中國藥監局審評,期望明年獲批。當前,中國 MZL量患者數量達4.5 萬,國內暫無 BTK 抑制劑獲批治療這種病症,若能成功獲批,將顯著擴大奧布替尼的市場潛力。

資金實力再加強

此外,中證監8月初同意諾誠健華在上海科創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註冊,這意味著諾誠健華即將成為第四家「A+H」上市的創新藥企。

然而,諾誠健華其實無迫切現金需要。中期財報顯示,公司期末持有的現金和現金等價物高達65.2億元,據諾誠健華去年9月提交的科創板上市申請,公司計劃募資約40億元,勢將進一步加強資金實力。

這是因為推進藥品商業化、進行臨床試驗和增加產能都需要「燒錢」。今年6月,諾誠健華廣州藥品生產基地商業化生產已正式獲批,從6月30日起可用於生產奧布替尼片,正式開啟自主生產之路;同時,公司將於北京建設創新藥基地,設有公司總部大樓、創新藥研發中心和大分子生產基地。

雖然諾誠健華的融資之路看似平坦,但其股價近期處於低位,自去年7月達到32港元歷史高點後,過去一年震盪下行,最近徘徊在11到12港元水平,略高於2020年的發行價8.95港元。從估值來看,同為創新藥企業的百濟神州與信達生物(1801.HK),今年的預測市銷率分別為15倍和10倍,遠低於諾誠健華的31倍,反映投資者對後者的前景具有相當信心,願意給予較大溢價。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