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將收市,收市時間:4 小時 36 分鐘
  • 恒指

    17,771.09
    +54.62 (+0.31%)
     
  • 國指

    6,345.80
    +21.75 (+0.34%)
     
  • 上證綜指

    2,971.98
    +26.13 (+0.89%)
     
  • 滬深300

    3,474.22
    +20.10 (+0.58%)
     
  • 美元

    7.8076
    -0.0012 (-0.02%)
     
  • 人民幣

    0.9304
    +0.0001 (+0.01%)
     
  • 道指

    39,164.06
    +36.26 (+0.09%)
     
  • 標普 500

    5,482.87
    +4.97 (+0.09%)
     
  • 納指

    17,858.68
    +53.53 (+0.30%)
     
  • 日圓

    0.0483
    -0.0001 (-0.17%)
     
  • 歐元

    8.3485
    -0.0094 (-0.11%)
     
  • 英鎊

    9.8600
    -0.0090 (-0.09%)
     
  • 紐約期油

    82.25
    +0.51 (+0.62%)
     
  • 金價

    2,333.90
    -2.70 (-0.12%)
     
  • Bitcoin

    61,820.19
    +791.39 (+1.30%)
     
  • CMC Crypto 200

    1,286.73
    +20.59 (+1.63%)
     

回避中國股票有眾多理由 台灣風險只是最新的一個

【彭博】-- 拋售中國股票的理由還在不斷增多。

股票市場周二再次重挫,鑒於美國眾議院議長南希·佩洛西計畫訪問台灣,地緣政治風險料將加劇。北京方面將台灣視作中國領土的一部分,並表示此舉將造成「嚴重後果」。緊張局勢可能會加劇中國股市的資金外流,跨國基金周二通過股票通賣出約23億元人民幣(3.42億美元)的本地股票。

恒生中國企業指數下挫2.5%,年內跌幅達到19%左右,在彭博追蹤的全球主要股指中位居表現最差之列。滬深300指數收盤下跌2%,創出5月下旬以來最大跌幅。

美中緊張局勢是中國股市面臨的最新不利因素,經濟成長放緩、房地產危機加劇和科技整頓已經對中國股市產生了負面影響。佩洛西訪問台灣會讓已經受到貿易爭端以及中國公司可能從美國退市影響的兩國關係變得更加複雜。

「投資者對市場未來的走勢非常緊張,擔心真的發生熱戰,」上海樸道瑞富投資管理高級分析師Fushen Zhang說。「我的倉位現在很輕,如果局勢升級,股市在一段時間內走低,我可以靈活地建立倉位。」

據《自由時報》未引述消息來源報導,佩洛西預計將於當地時間周二22:20搭乘專機抵達松山機場。

「分水嶺」事件

白宮試圖緩和中美不斷加劇的緊張關係,堅稱此行不代表美國對台灣的態度改變,並敦促北京不要採取激進的回應。

「如果她確實到訪,這可能會成為一個分水嶺,標志著新形式的美中關係升級,」JH Investment Management Co.的合伙人Li Weiqing說。「緊張局勢以前是經濟方面的,而這可能是多年來首次出現直接軍事接觸。」他補充說,市場影響可能是短暫的。

廣告

緊張局勢惡化之際,中國股市正面臨房地產市場危機的加劇。數十萬購房者已經拒絕償還未完工樓盤的房貸,據克而瑞估計,中國30個主要城市新建商品住宅的銷售可能同比下降了33%。

更糟糕的是,中國5.5%左右的官方經濟成長目標似乎越來越難以企及。據知情人士透露,中國最高領導層上周告訴政府官員,今年的經濟成長目標具有指導意義,不是必須達成的硬性目標。

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上周的會議後表示,中國要在堅持動態清零政策的同時,讓今年的經濟運行「力爭實現最好結果」。

「對經濟的擔憂也是真實存在的,你甚至不需要對政治局的聲明透過字裡行間去解讀,就能認識到5.5%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樸道瑞富的Zhang表示。

中國其他股指周二亦告下跌,帶動亞洲股市全面走低。上證綜合指數和創業板指數均至少下跌3%。

基金經理上周從投資中國股票的交易所交易基金(ETF)撤資3.27億美元。

「不斷升級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了該地區的風險,」彭博行業研究策略師Marvin Chen表示。「取決於中國的反應,中國股市的風險溢價和波動率短期內可能會上升。」

原文標題

Taiwan Risk Joins Long List of Reasons to Shun China Stocks

((更新全文))

More stories like this are available on bloomberg.com

©2022 Bloomberg 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