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將在 7 小時 51 分鐘 開市
  • 恒指

    18,089.93
    +17.03 (+0.09%)
     
  • 國指

    6,477.24
    +12.75 (+0.20%)
     
  • 上證綜指

    2,972.53
    +22.53 (+0.76%)
     
  • 道指

    39,146.05
    +33.89 (+0.09%)
     
  • 標普 500

    5,466.38
    -2.92 (-0.05%)
     
  • 納指

    17,754.50
    +36.85 (+0.21%)
     
  • Vix指數

    12.81
    -0.03 (-0.23%)
     
  • 富時100

    8,225.33
    -22.46 (-0.27%)
     
  • 紐約期油

    81.42
    +0.59 (+0.73%)
     
  • 金價

    2,313.00
    -17.80 (-0.76%)
     
  • 美元

    7.8086
    +0.0000 (+0.00%)
     
  • 人民幣

    0.9300
    +0.0004 (+0.04%)
     
  • 日圓

    0.0484
    -0.0003 (-0.60%)
     
  • 歐元

    8.3470
    -0.0183 (-0.22%)
     
  • Bitcoin

    61,164.96
    -457.99 (-0.74%)
     
  • CMC Crypto 200

    1,262.70
    -21.09 (-1.64%)
     

【基本因素分析】爆升合理?認清美股5大風險!

NEW YORK, NEW YORK - MARCH 18: During the lunch hour a normally crowded Wall Street in front of the New York Stock Exchange is almost deserted as the city residents stay indoors or have left due to fears of the COVID-19 virus, on March 18, 2020 in NewYork City. (Photo by Andrew Lichtenstein/Corbis via Getty Images)
(資料圖片:Andrew Lichtenstein/Corbis;Getty Images)

對於投資者而言,這是合理的。自3月下旬以來,股市飆升了40%以上,因為人們相信新冠肺炎所帶來的最嚴重傷害已經過去,而「救星」已經到來。美國聯儲局正在撐起風險資產,國會正為整個經濟體系注入龐大資金,數以百萬計曾經消失的工作職位似乎正要回歸。

但是,如果您是一個普通人,認為飆升的股市是瘋狂的,您也是對的。任何股票或整個市場,都沒有所謂正確或錯誤的價值。根據供應、需求和其他因素,市場只能反映在任何一個時間點的價值。但是,對股票的需求 - 即投資者落盤買入 - 與實體經濟發展不同步。在實體經濟中,失業率在短短三個月內由3.5%飆升至13.3%。

交易員說,股市是反映未來而非過去,這是正確的。經濟數據只反映過去,與股票的價值並無關係,除非它暗示了將來的行動,例如聯儲局政策出乎意料的變化。但是現在的股市是反映甚麼時候的未來。2025年?2030年?如果是這樣,那可是遙遠的時間距離,幾乎毫無意義可言。

以下是經濟學家對未來12-24個月嚴峻形勢的預測:

大規模的小型企業倒閉潮。「預計只有少數員工的小型企業將會出現倒閉潮,」Moody's Analytics在6月2日的預測中說。「在金融危機爆發前,有800萬家商業機構經營業務,如果最終有接近100萬家倒閉,實在不足為奇。而新的業務終會形成,經濟將會復蘇,但是這一過程需要數年而不是數月。」許多小型企業與銀行都沒有緊密聯繫,因此難以取得聯邦援助。五月份的商業破產申請個案同比增長了48%,預示倒閉潮即將到來。

廣告

數以百萬計的產出損失。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估計,到了2030年,經通脹調整後,新冠肺炎將會令美國經濟的實際產出損失15.7萬億美元,使總產出下跌5.3%。新冠肺炎將會抑制就業和收入足足10年。

漫長而緩慢的職位恢復。IHS Markit認為,即使5月份意外地增加了250萬份新工,就業市場要到2024年才能恢復到病毒爆發前的水平。5月份的就業增長反映了一些之前被逼休假的工人重返旅遊和零售等受影響工業。但是政府調查中的「統計異常」可能會遺漏了一些失業工人。而且,除非有冠狀病毒疫苗(最快可能要一年後),否則就業市場將無法完全恢復。同時,國會可能拒絕通過進一步的刺激措施 - 儘管許多經濟學家認為仍然需要這樣做。一個月的樂觀數據可能只是海市蜃樓。

債務危機。各地政府為了協助公司和工人擺脫困境,並防止全球經濟衰退惡化,都在累積債務。到了某個時候,人們將會嚴重質疑某些國家的還款能力。它會首先在發展中國家發生,然後可能到意大利。利率上升將會是其中一種醜陋的後果,這會推高每個人的借貸成本。

銀行壓力。許多面臨失敗或需要重組的企業,將會拖欠銀行及其他借貸人的債務。銀行並沒有像2008年金融海嘯前般脆弱和過度槓桿,但是我們現在看到的不能預料的巨大衝擊,可能會導致一些借貸機構倒閉。

投資者認為聯儲局和其他央行足以解決這些問題。聯儲局當然有權力去大規模地干預經濟,但是其所不能做的是創造需求。這需要企業和消費者相信冠狀病毒永遠消失、工作得到保障,才會有信心花錢。

目前大多數州份已撤回居家令,而在部分地區經濟活動正緩慢反彈。但是,失業、倒閉和支出減少對經濟造成了結構性的破壞,相信需要數年時間才能修復。

那些失去的工作和生意確實對股票市場很重要,因為它們影響了許多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其中一些公司的償還能力。但是聯儲局的力量勝過一切,或者至少投資者認為確實如此。6月4日,Capital Sconomics對客戶解釋說:「央行前所未有的支持方案,防止了由冠狀病毒引起的巨大經濟衝擊演變成金融危機。我們認為許多風險資產可能會跑贏大市。」

因此,繁榮的股票市場,和千瘡百孔的現實世界,可以說是毫無關係的。但是鑑於聯儲局和其他央行正努力推高股票,以重建部分經濟信心,這看來完全有道理。無論您對股票市場的表現抱持懷疑態度還是為之歡呼,您都是對的。

撰文:Rick Newman

內容譯自Yahoo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