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6,334.37
    -11.52 (-0.07%)
     
  • 國指

    5,598.16
    -17.64 (-0.31%)
     
  • 上證綜指

    2,969.56
    +3.35 (+0.11%)
     
  • 滬深300

    3,399.46
    +8.18 (+0.24%)
     
  • 美元

    7.8082
    -0.0030 (-0.04%)
     
  • 人民幣

    0.9170
    +0.0021 (+0.23%)
     
  • 道指

    36,247.87
    +130.49 (+0.36%)
     
  • 標普 500

    4,604.37
    +18.78 (+0.41%)
     
  • 納指

    14,403.97
    +63.98 (+0.45%)
     
  • 日圓

    0.0536
    -0.0003 (-0.57%)
     
  • 歐元

    8.4015
    -0.0304 (-0.36%)
     
  • 英鎊

    9.7950
    -0.0380 (-0.39%)
     
  • 紐約期油

    71.26
    +1.92 (+2.77%)
     
  • 金價

    2,020.80
    -25.60 (-1.25%)
     
  • Bitcoin

    43,901.29
    +684.22 (+1.58%)
     
  • CMC Crypto 200

    914.81
    +18.10 (+2.02%)
     

外資棄A股 月內淨沽274億

內地監管部門上月頻頻出招提振股市,可惜股民無動於衷。
內地監管部門上月頻頻出招提振股市,可惜股民無動於衷。

雖然近期內地公布的經濟數據有回穩迹象,惟仍不足以撫平外界的憂慮。外資昨日再沽貨離場,月內經滬、深股通已累計淨沽逾270億元(人民幣‧下同)A股。深成指昨日痛失一萬點關,重回疫情時水平之餘,滬綜指亦告失守3,100點,補回上月當局把證券交易印花稅率減半後的裂口,可見這一輪救市行動提振作用甚微。

為了「活躍資本市場」,內地監管部門上月底拋出了下調交易印花稅、降低孖展要求等多個招數,可惜股民無動於衷。深成指昨日跌0.9%,以全日最低位9,981點收市,創2020年4月之後新低。滬綜指收跌0.77%,同樣以全日低位3,084點收市。深圳創業板指數報1,967點,跌0.99%。滬深兩市成交只有5,790億元,連續兩日不足6,000億元。外資昨再淨掟A股43.3億元,月內累計淨掟274.25億元。

監管傳查基金券商量化交易

截至周四,滬深300指數年內已累跌5%。中國證監會月初宣布指導交易所加強股市程序化交易管理後,昨傳出當局最近幾周向一些對沖基金及券商展開問詢及調研,了解沽空活動及量化交易策略。這些量化基金使用衍生品和數據驅動的計數機模型進行快速交易,近月內地有部分投資者把股市疲態怪罪於量化基金的沽空行為。

據報,監管機構希望了解交易邏輯及收益來源,「在甚麼情況下會淨多或淨空,以及買賣訂單的原因」,中證監亦向機構詢問量化機構客戶的規模,以及是否在近期對股市帶來衝擊。不過,調查仍處於早期階段,尚未有結論,但有市場人士憂慮調查可能導致沽空或融券活動監管收緊。

無論如何,市場充斥悲觀情緒,瑞銀新興市場和印度策略師Sunil Tirumalai表示,中國股票很便宜,但在看到更多持續政策支持之前,市場對於進場買貨仍持有懷疑態度。

中國人民銀行前行長易綱發文,呼籲適度加大宏觀政策調控力度。他表示,第二季以來,內地經濟恢復放緩,市場信心偏弱,建議適度加大宏觀政策調控力度,切實支持擴大內需,促進經濟良性循環,以推動今年約5%的經濟增長目標達成。

易綱指,內地經濟總體仍處於疫情衝擊後的恢復階段,要有信心及耐心,建議發揮好結構性貨幣政策作用,因城施策支持剛性及改善性住屋需求,並通過戶籍改革推動城鎮化,釋放消費潛力。

渣打削華未來兩年經濟預測

渣打維持對今年內地經濟增長5.4%的預測,但把2024年及2025年的經濟增長預測由原來逾5%,降至4.8%及4.5%,直言中國人口似乎在2021年已見頂,加上樓市持續調整,且企業對增加產能態度猶豫,資本累積放緩或更明顯,這將拖慢中國未來潛在經濟增長。該行並警告,若中國不進行重大的結構性改革,到2035年經濟增速可能只有3%。

今年外資對A股買賣情況
今年外資對A股買賣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