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7,936.12
    -5.66 (-0.03%)
     
  • 國指

    6,373.48
    -1.18 (-0.02%)
     
  • 上證綜指

    3,015.89
    -16.74 (-0.55%)
     
  • 道指

    38,607.43
    +18.27 (+0.05%)
     
  • 標普 500

    5,441.92
    +10.32 (+0.19%)
     
  • 納指

    17,721.70
    +32.82 (+0.19%)
     
  • Vix指數

    12.85
    +0.19 (+1.50%)
     
  • 富時100

    8,143.33
    -3.53 (-0.04%)
     
  • 紐約期油

    79.51
    +1.06 (+1.35%)
     
  • 金價

    2,329.30
    -19.80 (-0.84%)
     
  • 美元

    7.8103
    -0.0001 (-0.00%)
     
  • 人民幣

    0.9285
    +0.0001 (+0.01%)
     
  • 日圓

    0.0492
    -0.0002 (-0.32%)
     
  • 歐元

    8.3719
    +0.0108 (+0.13%)
     
  • Bitcoin

    65,400.91
    -1,200.39 (-1.80%)
     
  • CMC Crypto 200

    1,368.99
    -19.17 (-1.38%)
     

存保會將於明年第二季就是否上調保償額作公眾諮詢

<匯港通訊> 香港存款保障委員會(存保會)主席劉燕卿於線上會議表示,存保會正就保障存戶的措施進行檢討,當中包括是否要上調保償額於明年第二季進行公眾諮詢,現時每名存款人於每家銀行最高保障額為50萬港元。她又稱,存保會今次的檢討範圍包括保障存款人的利益、成本開支及社會道德風險等多方面。

按照存保計劃成員(即本港持牌銀行)的申報,2021年內受存保計劃保障的成員銀行持有的相關銀行存款總額為2.472萬億港元。存保計劃保障所有存款人,而按計劃成員的統計資料顯示,當中近90%存款人的存款獲全面保障。

另外,存保會連續第五年進行香港人「儲蓄安全感」指標調查顯示,香港人的儲蓄習慣及能力均較去年回升,其中包括近七成(68%)受訪者表示有儲蓄習慣,較去年上升5個百分點。在多個因素影響下,包括政府發放消費券、港人減少外遊和外出娛樂消費等,有儲蓄習慣的受訪者每月平均儲蓄金額較去年上升17%至7700港元;此外近六成(59%)認為儲蓄的首要目的在於「應付不時之需」,比率較去年大幅上升20個百分點,為5年調查以來最高,數字反映在疫情持續及經濟前景仍未明朗下,香港人較以往更重視儲蓄,並積極透過儲蓄為未來轉變作好準備。

然而,今年香港人就個人現時儲蓄所帶來的「安全感」評分則微跌至51.4分,錄得5年以來低位,其中近30%港人的個人「儲蓄安全感」略嫌不足,自我評分低於50分。受訪者平均認為擁有約59萬港元儲蓄方能獲得足夠「安全感」,金額亦較去年上升逾20%。數據反映不少市民擁有危機意識,會較審慎評估個人財政狀況,認為在目前環境下要增加儲蓄才能安心。

而今次調查進一步訪問了18-29歲的年輕港人,了解他們的儲蓄理財習慣。在本港年輕人失業率仍然高企的情況下,雖然年輕人儲蓄習慣及能力有所下降,但仍有60%年輕人表示自己有儲蓄習慣。在有儲蓄習慣的年輕受訪者中,每人每月的平均儲蓄金額為約5000港元,較去年低約10%,當中有三分一人表示有定下年內儲蓄目標,是所有年齡組別中最高的群組,顯示年輕人對儲蓄規劃仍然積極。

在儲蓄以外,年輕港人亦有分擔照顧家人的責任。擁有全職工作的18-29歲年輕港人當中,70%有向父母或家人給予家用或生活費,每月平均金額近5000港元;當中近80%表示若收入增加,會願意增加家用的金額,約為新增收入的30%。就給予家用的原因,近六成(57%)視為自己的責任,其次為家庭有經濟需要及家人要求(各15%),及自己有足夠經濟能力(11%)。

是次指標調查由存保會委託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於2022年8月3日至9月22日期間,透過隨機抽樣並以電話訪問形式,訪問了共1005名18歲或以上的香港人,並對301名18-29歲年輕港人進行深入意見調查。 (BC)

#存款保障 #存保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