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9,553.61
    +177.08 (+0.91%)
     
  • 國指

    6,934.70
    +63.32 (+0.92%)
     
  • 上證綜指

    3,154.03
    +31.63 (+1.01%)
     
  • 滬深300

    3,677.97
    +37.61 (+1.03%)
     
  • 美元

    7.8021
    +0.0014 (+0.02%)
     
  • 人民幣

    0.9253
    +0.0005 (+0.05%)
     
  • 道指

    40,003.59
    +134.21 (+0.34%)
     
  • 標普 500

    5,303.27
    +6.17 (+0.12%)
     
  • 納指

    16,685.97
    -12.35 (-0.07%)
     
  • 日圓

    0.0499
    -0.0001 (-0.18%)
     
  • 歐元

    8.4777
    +0.0009 (+0.01%)
     
  • 英鎊

    9.9080
    +0.0260 (+0.26%)
     
  • 紐約期油

    80.00
    +0.77 (+0.97%)
     
  • 金價

    2,419.80
    +34.30 (+1.44%)
     
  • Bitcoin

    66,912.52
    -263.81 (-0.39%)
     
  • CMC Crypto 200

    1,367.70
    -6.15 (-0.45%)
     

專家點評:擴互聯互通盼助本地券商

近兩年港股交投萎縮,中小型券商經營陷困。
近兩年港股交投萎縮,中小型券商經營陷困。

本港和內地股市互聯互通再進一步,中國證監會和香港證監會上周五聯合宣布,同意把交易所買賣基金(ETF)納入互聯互通機制(俗稱ETF通),投資額度與股票互聯互通一併統計及管理。兩地證監會預計,由公布日起計,需時約兩個月作最後準備,即ETF通最快在7月正式實施。

ETF通制度安排主要參照滬深港通,遵循兩地現行的基金運作、交易結算法規和運行模式。ETF通實施後,投資者雖可透過當地券商和經紀,跨境買兩地ETF,但僅限參與二手市場,不涉及認購和贖回。預計初步可迎來北水的ETF,資產規模最少達17億元。

中小型行經營嚴峻

早在國家「十四五(第14個5年規劃)」中就明確指出,支持強化香港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的功能,深化及擴大內地與香港金融市場互聯互通。自滬港通、深港通及債券通推出以來,各個互聯互通項目在過去數年蓬勃發展。

數據顯示,有關北向交易為內地股市帶來超過16,000億元人民幣淨資金流入;南向交易則為香港股市帶來超過23,000億港元淨資金流入;境外機構透過債券通等渠道持有內地在岸債券的金額超過37,000億元人民幣。整體來看,是次ETF通納入互聯互通機制是又一標誌性擴容事件。

不過,近兩年在疫情、港股交投萎縮,加上科技及合規成本增加等多重打擊下,中小型券商申請暫時停業及自願停業數目飆升。此外,聯交所參與者市場佔有率報告顯示,今年3月,排名65位以外的經紀行市佔率按年跌1.96%,至僅得5%,逾60%成交額均被排名首14位的經紀行佔據,而排名65位以外的小型證券行市佔率進一步被蠶食。

冀拓展大灣區市場

不少已結業或瀕臨結業的本地證券行,它們一向過於依賴單一業務,而現時單靠賺取佣金很難繼續營運。期望政府能在可控的範圍內,適度作出具針對性的支援措施,採取一系列降低經營成本的措施,包括減免交易所前台及交易系統、資訊、數據網絡、中央結算系統(CCASS)提取實物股票費用等,並協助中小型券商進一步參與內地及大灣區市場,帶動中小型券商的多元化產品發展,給本地金融服務業界一個更好的存活與發展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