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將在 6 小時 54 分鐘 開市
  • 恒指

    19,553.61
    +177.11 (+0.91%)
     
  • 國指

    6,934.70
    +63.32 (+0.92%)
     
  • 上證綜指

    3,154.03
    +31.63 (+1.01%)
     
  • 道指

    40,003.59
    +134.19 (+0.34%)
     
  • 標普 500

    5,303.27
    +6.17 (+0.12%)
     
  • 納指

    16,685.97
    -12.33 (-0.07%)
     
  • Vix指數

    11.99
    -0.43 (-3.46%)
     
  • 富時100

    8,420.26
    -18.39 (-0.22%)
     
  • 紐約期油

    80.00
    +0.77 (+0.97%)
     
  • 金價

    2,419.80
    +34.30 (+1.44%)
     
  • 美元

    7.8021
    +0.0014 (+0.02%)
     
  • 人民幣

    0.9253
    +0.0005 (+0.05%)
     
  • 日圓

    0.0499
    -0.0001 (-0.18%)
     
  • 歐元

    8.4777
    +0.0009 (+0.01%)
     
  • Bitcoin

    66,624.04
    -195.90 (-0.29%)
     
  • CMC Crypto 200

    1,361.41
    -12.43 (-0.90%)
     

市场押注各国央行减少降息次数甚至会升息的罪魁祸首:租金

【彭博】-- 各国央行在这个紧缩周期中想方设法要一劳永逸地控制通胀,但事实证明,许多已开发经济体不断飙升的租金是一个沉疴痼疾。

在美国、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快速上涨的住房成本(在消费者物价指数中佔很大比例)正阻止通胀降至接近央行目标水准。危险在于,劳工会要求更高工资来应对生活成本的攀升,从而进一步削弱对抗通货膨胀的力道。

结果是:去年大部分时间出现的通货膨胀放缓势头,在一些已开发经济体几乎陷入停滞。这导致金融市场不是下调降息的押注,如对美国;就是重新认为央行可能加息,如对澳大利亚。

AMP Ltd.首席经济学家Shane Oliver说,租金和通货膨胀一样,是经济周期的一个滞后指标。Oliver说,这个问题在各地不同,在欧洲大陆不是什么大问题,但在有快速移民计划和建筑短缺的国家情况更糟。

澳大利亚满足这两个标准。该国央行行长Michele Bullock周二表示,近年来强劲的移民无疑增加了房地产市场的压力,而这种压力正在通过租金来展现。澳洲央行在同日发布的季度经济预测更新中表示,预计租金通胀至少到2026年中期将“保持在高位”。

德意志银行经济学家Phil Odonaghoe表示,自2023年初以来,澳大利亚核心通胀的跌势已戛然而止,部分原因是租金成本上涨。房地产顾问公司 CoreLogic Inc.本周的数据显示,澳大利亚4月份的周度租金中位数触及纪录高点,达到627澳元(合414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5%。

廣告

他表示,如果消费者物价指数任何部分的强势持续够久,就可能推动通胀预期上升,从而更广泛地影响消费者物价指数。

飙升的租金也是英国家庭的一个主要痛点,在今年稍后举行的大选之前,这料将是关键的选民议题。

英国的租金(自2022年以来上涨了五分之一)正以有史以来最快的速度上涨,抵押贷款的高成本迫使潜在购屋者重返租赁市场,加剧了数十年投资不足造成的住房供应短缺。根据Resolution Foundation的分析,未来三年租金预计将上涨13%,超过薪资涨幅。

尽管如此,英国央行还有其他要务待办。行长Andrew Bailey和他的同事们已将焦点转向薪资增长和服务通胀。如果这些指标降温,加上商品通胀已经低于1%,可能会抵消不断上涨的租金成本,并使通胀回到2%的目标。

麦肯锡驻英国的研究与经济总监Tera Allas表示,考虑到租金在CPI篮子中的重要性,如果它们继续以快于英国央行目标的速度上涨,显然会增加物价压力。

经济学家普遍预期,英国央行周四将维持利率在5.25%的16年高点,投资者将观察是否有线索显示,政策制定者将6月或8月视为开始降息的机会。

原文标题Rents Set to Be Last Domino to Fall in Global Inflation Battle

--联合报道 Christopher Condon.

(增加第5段后内容)

More stories like this are available on bloomberg.com

©2024 Bloomberg 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