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將在 4 小時 28 分鐘 開市
  • 恒指

    18,089.93
    +17.03 (+0.09%)
     
  • 國指

    6,477.24
    +12.75 (+0.20%)
     
  • 上證綜指

    2,972.53
    +22.53 (+0.76%)
     
  • 道指

    39,127.80
    +15.64 (+0.04%)
     
  • 標普 500

    5,477.90
    +8.60 (+0.16%)
     
  • 納指

    17,805.16
    +87.50 (+0.49%)
     
  • Vix指數

    12.55
    -0.29 (-2.26%)
     
  • 富時100

    8,225.33
    -22.46 (-0.27%)
     
  • 紐約期油

    80.85
    +0.02 (+0.02%)
     
  • 金價

    2,309.50
    -21.30 (-0.91%)
     
  • 美元

    7.8084
    -0.0002 (-0.00%)
     
  • 人民幣

    0.9300
    +0.0004 (+0.04%)
     
  • 日圓

    0.0483
    -0.0003 (-0.70%)
     
  • 歐元

    8.3407
    -0.0246 (-0.29%)
     
  • Bitcoin

    60,940.37
    -966.25 (-1.56%)
     
  • CMC Crypto 200

    1,266.22
    -17.57 (-1.37%)
     

投資博客|國營房企搶佔市場份額|安聯投資-黃瑞麒

無疑,中國的清零防疫政策已對經濟造成打擊,但這種政策並非沒有理由。中國長者接種疫苗的比率較低,如果即時停止清零政策,或會對整個健康醫療系統構成嚴重壓力,甚至釀成重大公眾健康安全問題,難以提供完善醫療服務的偏遠地區尤甚。

中國政府也明白到經濟正在受壓,因此面對最近疫情升溫,在11月14日全國一日新增16,072宗新冠本土個案,當局嚴格執行「動態清零」政策,但同一時間也已宣佈對入境人士改為進行「5天集中隔離,加3天居家隔離」,同時宣佈取消入境航班熔斷機制,反映防疫政策已作出微調或稍為放寬。另一方面,香港早前也已經放寬入境限制。

人口結構有變 對新屋需求減

至於市場關注的另一風險──房地產,筆者認為這既是因為監管當局出手整頓行業的高槓桿,從而防止市場出現系統性風險,同時也具有結構性因素,畢竟中國的人口結構有變,長遠而言對新屋的需求不再像以往般強勁,因此在短期內,我們認為房地產難有大幅反彈。

目前中國政府的做法是確保業主能夠順利收樓,人民銀行、銀保監會日前更推出16條金融措施支持房地產市場發展,被稱為「救市16條」,又放寬房地產發展商的融資活動,這些措施將有助地產商完成手頭上的項目,以確保整體房地產市場能「軟着陸」。在這段整固期間,相信實力較強的國營房地產發展商會搶佔更多市場份額。

筆者多次提到中國正在走上轉型之路,當中,實現科技自給自足是一大戰略目標。有投資者或有疑問:既然如此,那麼為何中國監管當局早前還要出手整頓科網行業?在部署A股市場時,弄清楚未來的國策走向是相當重要的。「科技股」這個概念相當廣泛,且涵蓋多個子行業,中國的重點發展對象已由過往的「消費者科技」如電商平台及短片視頻等,轉為「科技硬件」如工業自動化及半導體。此外,中國也致力於發展電動車、太陽能、工業機械人及5G網絡等,這些板塊相信會為投資者提供更多長線投資機會。

安聯投資基金經理黃瑞麒

註:專欄作家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

密切留意BossMind動向!立即CLS

FB Instagram Youtube

Powered by Mercu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