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7,716.47
    -373.46 (-2.06%)
     
  • 國指

    6,324.05
    -153.19 (-2.37%)
     
  • 上證綜指

    2,945.85
    -26.67 (-0.90%)
     
  • 道指

    39,127.80
    +15.64 (+0.04%)
     
  • 標普 500

    5,477.90
    +8.60 (+0.16%)
     
  • 納指

    17,805.16
    +87.50 (+0.49%)
     
  • Vix指數

    12.57
    +0.02 (+0.16%)
     
  • 富時100

    8,217.50
    -7.83 (-0.10%)
     
  • 紐約期油

    81.90
    +1.00 (+1.24%)
     
  • 金價

    2,334.20
    +21.00 (+0.91%)
     
  • 美元

    7.8085
    -0.0005 (-0.01%)
     
  • 人民幣

    0.9302
    +0.0002 (+0.02%)
     
  • 日圓

    0.0484
    +0.0001 (+0.25%)
     
  • 歐元

    8.3706
    +0.0323 (+0.39%)
     
  • Bitcoin

    61,669.46
    +252.06 (+0.41%)
     
  • CMC Crypto 200

    1,279.72
    +13.58 (+1.07%)
     

新盤打廣告 毋須「匪夷所思」

大台於社交平台發文質疑有廣告選擇低收視平台播放,並不符合成本效益。
大台於社交平台發文質疑有廣告選擇低收視平台播放,並不符合成本效益。 (Dennis Fischer Photography via Getty Images)

大台在社交媒體發文,指廣告選擇平台取態「匪夷所思」,從大台帖文的質疑論點,至少有一類廣告投放廣告取態毋須「匪夷所思」,就係發展商新盤廣告。

下載Yahoo財經APP

美股外幣即時報價 多國新聞任睇

新盤宣傳要大包圍

大台傳訊部在事件發酵後發聲明澄清,帖文旨在引起市場關注,無意針對廣告客戶。事實上,大台發文極速令廣大網民熱烈討論打廣告的成本效益策略,從中學習了一些市場學概念,的確起了集思廣益作用。

大台帖文質疑有廣告選擇低收視平台播放,並不符合成本效益。帖文出街後,有不少評論指今時今日客戶更著重擊中目標受眾,只要平台主要涵蓋其目標顧客,收視高低並非首要考慮因素。

不少產品或服務,選擇打廣告平台或要目標受眾為本,然而大型新盤為造勢,仍傾向採取傳統大包圍方式。早前大型新盤如飛揚、啟德Monaco Marine及NOVO LAND,都會見到同步在報章及各免費電視打廣告,務求在最短時間內讓最多受眾知悉該新盤將登場。

營商邏輯是產品市場需求疲弱,就要加大力度宣傳。Tesla電動車以往不愁去貨,就拒絕花成本打廣告,蘋果iPhone熱銷時,亦只會在年尾打一輪節日廣告配合一下佳節氣氛。同樣地,之前港樓熱賣時,反而較少看到有電視廣告。現在港樓市況疲弱,新盤電視廣告又會否源源不絕?

單棟樓新盤宣傳推廣傾向目標受眾為本,選擇地產網媒或KOL介紹示範單位。
單棟樓新盤宣傳推廣傾向目標受眾為本,選擇地產網媒或KOL介紹示範單位。 (mixetto via Getty Images)

暫時觀察答案可能是一半半,大型新盤會繼續以大包圍方式,當然少不得電視廣告,但不排除預留預算作網上宣傳攻勢,未必會密集式投放電視廣告。至於單棟樓新盤,宣傳推廣傾向目標受眾為本,選擇地產網媒或KOL介紹示範單位。近月一些單棟樓新盤甚至拆售的商廈項目,都採用此方式向目標受眾推廣項目,大台即使有握高收視優勢,都未必是這類新盤優先考慮的宣傳平台。

廣告

《季前賽》以贊助商快餐店作部分場景,發展商又會否採用類似策略宣傳新盤,相信機會較小。以往都有劇集以內地新盤作場景,不過今時今日劇集劇情、角色設定不合理,都容易引發網民熱議。市況疲弱下,發展商推盤更審慎,未必願意冒這個風險了。

是日精選

第一位:借低息稅貸 造高息定存 有冇得諗?

第二位:新盤打廣告 毋須「匪夷所思」

第三位:Twitter前CFO:馬斯克或可釋放公司數千億美元的價值

第四位:炒作內地通關的策略套路

第五位:你居住的物業 是否符合「安老按揭」申請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