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將在 4 小時 54 分鐘 開市
  • 恒指

    18,089.93
    +17.03 (+0.09%)
     
  • 國指

    6,477.24
    +12.75 (+0.20%)
     
  • 上證綜指

    2,972.53
    +22.53 (+0.76%)
     
  • 道指

    39,127.80
    +15.64 (+0.04%)
     
  • 標普 500

    5,477.90
    +8.60 (+0.16%)
     
  • 納指

    17,805.16
    +87.50 (+0.49%)
     
  • Vix指數

    12.55
    -0.29 (-2.26%)
     
  • 富時100

    8,225.33
    -22.46 (-0.27%)
     
  • 紐約期油

    80.67
    -0.16 (-0.20%)
     
  • 金價

    2,309.40
    -21.40 (-0.92%)
     
  • 美元

    7.8089
    +0.0003 (+0.00%)
     
  • 人民幣

    0.9300
    +0.0004 (+0.04%)
     
  • 日圓

    0.0483
    -0.0003 (-0.72%)
     
  • 歐元

    8.3387
    -0.0266 (-0.32%)
     
  • Bitcoin

    60,750.93
    -1,215.17 (-1.96%)
     
  • CMC Crypto 200

    1,265.83
    -17.96 (-1.40%)
     

【新聞點評】一盒維維奶 半部經濟史

維維豆奶在內地的知名度曾經超越維他奶,其發展歷程就如過去幾十年的經濟起起伏伏。(網上圖片)
維維豆奶在內地的知名度曾經超越維他奶,其發展歷程就如過去幾十年的經濟起起伏伏。(網上圖片)

講起豆奶,香港人會想起維他奶(0345.HK),但在內地最出名則是維維股份(600300.SH)旗下「維維豆奶」。維維近日備受關注,因該公司遭到湖北省地方部門「倒查30年」,追繳早自1994年的稅款合計達8500萬元(人民幣.下同)。維維前身為一家國營碾米廠,在「改革開放」後轉制為民企,憑着「致敬」維他奶闖出一片天。近年國策氣候之下,維維再度變回國企,加上這次被「倒查追稅」,該公司30多年來的高低起伏,可說是中國「改革開放」後經濟史縮影。

改革開放國轉民 銀彈響名堂

維維股份前身為江蘇省徐州市銅山縣大廟鎮國營碾米廠,1989年,該廠技術員崔桂亮負責建設第一條豆奶粉生產線。至1994年,崔桂亮先後引入德國Contech公司及香港永威發企業投資,對碾米廠進行股份制改革,把它轉型為民企,改名維維股份,崔桂亮成為大股東兼董事長。在那個年代,包括萬科(2202.HK)、聯想(0992.HK)等現今著名巨企,皆透過同樣途徑完成「國轉民」。

當時產自香港的維他奶(創辦於1940年)已進入內地市場,惟主要只在廣東省一帶流行,同時面對很多「老翻」及「山寨版」假貨衝擊,尤其是長江以北的豆奶市場,可謂百舸爭流,陷入混戰,未有一個品牌「跑出」。

崔桂亮看準這個機會,在他帶領下,維維豆奶從名稱到產品包裝都向維他奶「致敬」。與此同時,維維斥巨資在電視上進行宣傳,包括以「買斷」形式特約贊助當時大熱電視劇《渴望》(個別地區收視率一度達到90%),以及在1995年以1億元拍下央視黃金時段廣告權,成為歷來第一個「億元標王」。

維維豆奶從名稱到產品包裝都向維他奶「致敬」。
維維豆奶從名稱到產品包裝都向維他奶「致敬」。 (ANTHONY WALLACE via Getty Images)

憑着銀彈宣傳攻勢,維維豆奶在內地的知名度逐漸超越維他奶,到1997年獨佔全國豆奶市場70%份額,並連續十多年蟬聯中國豆奶品牌冠軍。

廣告

有趣的是,內地不少消費者至今仍會混淆維維豆奶和維他奶。例如維他奶於2020年因員工「刺警案」事件在內地遭抵制,竟有人前往維維豆奶旗艦店抗議,要求超市把其產品下架。

擴張過度 被打救變回國企

維維股份的IPO經歷也頗為傳奇,該公司原計劃來香港上市,卻碰上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而觸礁。翌年,新任國務院總理朱鎔基赴徐州考察,第一站正是到訪維維廠房,對該公司的產業發展及帶動農民致富相當滿意,於是向隨行的中證監副主席指出,維維是中國農業產業化的龍頭,要加快審批讓其登陸A股。結果,維維獲批「快車道」在滬交所掛牌,還得到「靚冧巴」600300。

在2015年A股「大時代」狂潮期間,維維股份市值突破200億元。但如同內地不少大型企業,該公司有錢就「身痕」,先後跨界染指煤礦、白酒、地產等多元化產業。這些「副業」大多虧損嚴重,還令維維日益荒疏主業,「王牌產品」維維豆奶的聲勢也大不如前,整家公司漸走下坡。屋漏逢夜雨,2019年底新冠疫情爆發,內地長期「動態清零」嚴謹抗疫,維維與其他消費品企業皆受重創。

2021年,崔桂亮以9.2億元把維維股份控股權轉讓予徐州市國資委旗下新盛投資控股公司。換言之,維維股份歷經輪迴,由國企改革為民企,又再一次變回國企。

維維股份近日再受關注,事緣該公司上周三發布公告,稱其於2009年收購的枝江酒業遭到湖北省枝江市稅務局查稅,被追繳1994至2009年的消費稅合計8500萬元。儘管維維股份已於2020年把枝江酒業71%股權轉讓予江蘇綜藝控股集團,卻仍被當局認為須負責補繳稅款。

因此,維維股份提醒投資者,此事可能影響該公司2024年業績。維維股份2023年純利約2.09億元,這意味8500萬元相當於其一年利潤的41%,並非小數目。

事實上,近期不少A股上市公司都面臨追繳稅款,例如博滙股份(300839.SZ)就被浙江省寧波市當局追稅5億元,由於無力負擔而導致生產線全部停產。至於維維股份案例則有三大獨特之處:一、被追溯直到1994年,堪稱「倒查30年」;二、雖已於2020年出讓枝江酒業控股權,仍須「揹起條數」;三、儘管已由民企轉為國企,理論上具有雄厚背景,卻無法幸免。

國家稅務總局有關部門負責人昨日回應時,證實有查稅補稅情況,但強調並無開展「全國性、行業性、集中性的稅務檢查」,更沒有倒查20年、30年的安排。
國家稅務總局有關部門負責人昨日回應時,證實有查稅補稅情況,但強調並無開展「全國性、行業性、集中性的稅務檢查」,更沒有倒查20年、30年的安排。 (VCG via Getty Images)

遭追30年前稅 勾起原罪論

同時值得留意的是,這次向維維股份「出手」的並非該公司大本營所在的江蘇省徐州市當局,而是湖北省枝江市地方部門,所以這也可算是「跨省追稅」。再者,中國的「改革開放」自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才加速發展,市場機制及法制在很長時間裏都未夠完善,因此在當時冒起的企業或多或少帶有「原罪」,曾經遊走於灰色乃至非法地帶。現在若要「倒查30年」,恐怕沒哪家企業有信心自己完全清白。這難免會造成人人自危,可能會進一步打擊企業經營信心。

國家稅務總局有關部門負責人昨日回應時,證實有查稅補稅情況,但強調並無開展「全國性、行業性、集中性的稅務檢查」,更沒有倒查20年、30年的安排。

明顯地,最先受創的是A股投資者信心,皆因股民們不知道自己所買的股票幾時會像維維股份、博滙股份一樣發公告披露「被追稅」。無論如何,維維股份的高低起伏相當於中國大半部「改革開放」經濟史縮影,且看該公司今次將為歷史揭開怎樣的新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