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7,718.61
    +2.14 (+0.01%)
     
  • 國指

    6,331.86
    +7.81 (+0.12%)
     
  • 上證綜指

    2,967.40
    +21.55 (+0.73%)
     
  • 滬深300

    3,461.66
    +7.54 (+0.22%)
     
  • 美元

    7.8080
    -0.0008 (-0.01%)
     
  • 人民幣

    0.9302
    -0.0001 (-0.01%)
     
  • 道指

    39,118.86
    -45.20 (-0.12%)
     
  • 標普 500

    5,460.48
    -22.39 (-0.41%)
     
  • 納指

    17,732.60
    -126.08 (-0.71%)
     
  • 日圓

    0.0483
    -0.0001 (-0.10%)
     
  • 歐元

    8.3628
    +0.0049 (+0.06%)
     
  • 英鎊

    9.8710
    +0.0020 (+0.02%)
     
  • 紐約期油

    81.46
    -0.28 (-0.34%)
     
  • 金價

    2,336.90
    +0.30 (+0.01%)
     
  • Bitcoin

    60,962.67
    +409.94 (+0.68%)
     
  • CMC Crypto 200

    1,267.06
    -16.77 (-1.31%)
     

日本央行委員安達誠司暗示 若日元貶值對通膨影響大就會升息

日本央行 (BOJ / 日銀) 委員安達誠司 (Seiji Adachi) 周三 (29 日) 表示,如果日元大幅下跌推高通膨,或者日本民眾對未來物價走勢的看法超乎預期,央行可能會升息。

安達在一次演講中表示,雖然短期匯率走勢本身不會引發政策轉變,但如果日元持續過度下跌並對通膨預期產生重大影響,央行可能會升息。

他也表示,日本央行在指導政策時,不僅要考慮經濟和物價的下行風險,還要考慮上行風險。他說:「我們必須盡一切辦法避免過早升息。但如果過於關注下行風險,我們可能會看到通膨加速,從而迫使我們隨後大幅收緊貨幣政策。」

值得注意的是,安達還暗示近期升息的可能性,他說:「只要潛在的通膨率繼續朝著 2% 的方向發展,就有必要逐步調整貨幣支持的程度,以反映經濟、價格和金融的發展。」

上述言論凸顯出,日元疲軟對日銀下次升息時機的影響可能越來越大。一些分析師認為,日本央行最快可能在 7 月升息。

不過安達的言論未能支撐日元。受美國公債殖利率上升影響,日元兌美元匯率跌至四周低點。截稿前,1 美元兌日元匯率報 157.26 日元。

安達說,由於進口成本上升和薪資持續上漲的前景,今年夏季到秋季左右,消費者通膨將再次加速。如果日元加速或持續下跌,消費者通膨可能會比預期更快反彈,而這種情況發生在通膨持續穩定超過 2% 的可能性更高的時候,就可能需要提前升息時間。

他認為理想情況下,日本央行將以「緩慢步伐」升息,以配合潛在通膨的穩步上升。

廣告

今年以來,儘管日本央行 3 月決定結束長達 8 年的負利率,但日元兌美元仍貶值約 10%,因為市場聚焦的是美國和日本之間仍然存在巨大的利率差異。

另外,日元疲弱已成為令決策者頭痛的問題,他們擔心進口成本上升會打擊消費,並導致一些市場人士押注近期升息的可能性,以減緩日元的貶值。

根據日本內閣府周三公布的一項調查,由於物價上漲衝擊家庭,日本 5 月消費者信心連續第二個月惡化。日本政府下調對消費者信心的評估,並表示「改善正在停滯」,而上個月的看法還正在改善。

升息、縮減購債規模時間尚未明朗

對近期升息的預期推動日本 10 年期公債殖利率周三升至 1.07%,為 2011 年 12 月以來的最高水準。一些交易商也押注,日銀可能在下個月決定全面縮減購債規模。先前日銀在 5 月 13 日意外縮減購債規模,令市場措手不及。

安達稱,日銀將在未來某個時候縮減購債規模,以配合其 3 月決定結束將債券殖利率限制在零附近的政策。但他表示,3 月 13 日縮減購債規模沒有政策意義,並稱現在判斷日本長期殖利率近期的升勢能否持續還為時過早。

他說:「我對日銀是否應該盡快縮減購債規模,還是應該再等一段時間,沒有強烈的看法。日銀對未來縮減購債規模的步伐沒有預先設定的想法或時間表。」

他補充說,任何減少債券購買的行動都將分幾個階段進行,以避免破壞市場穩定。

更多鉅亨報導
美國航空下修Q2獲利盤前挫逾8% 同業股價慘遭殃
Merck砸30億美元收購眼科藥物開發商EyeBio